曲园内景
李鸿章题写的“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匾额
俞樾为新市仙潭书院题写的残碑
苏州曲园
右起俞平伯、俞樾、俞陛云
浙江在线-德清新闻网7月23日讯(浙江在线特约记者 宣宏)不久前,记者参加政协文化之友社活动前往苏州,其间参观了拙政园和曲园,论两园的规模和精致程度,曲园远不如拙政园,但曲园让笔者更感兴趣,除了因为曲园是德清名人俞樾的寓居地外,其中的一块匾让笔者感慨。
入曲园过天井至厅堂,抬头见一匾,上书“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额。苏州俞樾故居内的匾额居然写的是德清俞樾!作为德清人,见此格外兴奋,感觉颜面有光。然而又想,到曲园参观的人能知道俞樾与德清的关系吗?记者在现场询问了几个参观者,他们不能作答。这也难怪,即使在德清,俞樾的知名度也不高,数起文化名人,大多数人会提到孟郊、赵孟頫、俞平伯等,很少人会想到俞樾,何况外地人。德清名人俞樾,亮相地却在苏州,这是令人遗憾的。
俞樾(1821-1906)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出生于德清县南埭圩(今乾元镇金火村)。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俞樾做官的时间短暂,而潜心学术研究达40余载。他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著作汇编于《春在堂全书》。
俞越的学术地位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但可以用几个事例来说明。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俞樾应试。这年复试的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作“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此句深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遂将其名次移列复试第一。俞越贬官后,潜心做学问、讲学,弟子无数,其中有章炳麟(章太炎)、吴昌硕等名人。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李鸿章和俞樾均出于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门下,曾国藩曾把他们二人作了比较,说:“李少荃(李鸿章号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字荫甫)拼命著书。”俞樾所著的《春在堂全书》共五百卷,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俞樾在学术上的成就由此可见一斑,他是晚清大名鼎鼎的学者,一位令人仰视的文化大家。
若说德清人不了解俞樾是不客观的,德清有不少文史学者研究俞樾,且成果颇丰。只可惜被藏在了象牙塔里,大众并不知晓。抑或可以这样理解,一些人知晓俞樾是从俞樾的曾孙红学家俞平伯而来。因为德清的俞平伯纪念馆内提及了俞樾。而对于俞樾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文化大家,德清却没有专门的纪念设施,这是有失偏颇的。
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当属文化大县,而俞樾是优质文化资源。不仅于此,俞樾与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章太炎等著名历史人物有交集,具有名人效应,俞樾是一张闪光的德清名片。
参观曲园回到德清,记者就此事与一些文史学者作了探讨,他们深有同感,且认为德清拥有俞樾这样一位文化名人却知者不多是非常可惜的,还为此提建议。记者根据一些学者的想法作了如下归纳。
让大众知晓“德清俞樾”。人的居住地是可以选择的,俞樾一生就寓居过余杭、苏州、杭州等许多地方,但出生地是唯一的。俞樾祖居德清,出生于德清,是名副其实的德清人。这一点俞樾本人念念不忘,尽管他幼年时就离开德清,但以后常以德清俞氏自居。他刻有三枚这样的印章:“德清俞氏”“乌巾山舍”“南埭村民”,以示不忘故乡德清。苏州曲园厅堂中悬挂的“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匾,为晚清名臣李鸿章题写,根据李鸿章与俞樾两人的生平分析,这是俞樾在世时李鸿章为他题写的,说明俞樾经常向别人表明自己是德清人,游子情怀可见一斑。因此,德清应以拥有这样一位文化名人而自豪,好好亮出俞樾这张闪光的德清名片,让更多的人知道“德清俞樾”。
挖掘、整理俞樾在德清的史迹。学术界对俞樾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他的生平事迹也有较详细记载。而德清应进一步挖掘、整理俞樾与德清的关系。比如,俞樾家族与德清的渊源;俞樾曾在德清的一些书院讲学;他每往返苏杭时,总要绕道至德清祭祖;太平天国时,俞樾曾在新市避难;俞樾在故居地集资修桥;俞樾留存于德清的墨宝等等。总之俞樾在德清留下的史迹较多,目前还有许多不被人知晓,值得深入挖掘、整理。
修建俞樾纪念馆。俞樾一生念念不忘自己是德清人,他的子孙后代无论居住在哪里,都称自己为德清人。德清是文化大县,今后文化设施建设中,是否为俞樾重建一个“家”。这个家即俞樾纪念馆,可了却俞氏家族归宗认祖的心愿。建造形式以俞樾出生地南埭圩的“鹊喜楼”为原型,参照苏州的曲园,建一个园林式的庄园,取名俞园,与苏州的曲园相呼应。纪念馆陈列以俞樾为主,包括其孙晚清探花俞陛云、红学家俞平伯等俞氏家族的相关史料。建成的俞园既是纪念馆,又是市民休闲赏景的园林。地点可选择俞樾的家乡乾元或县城武康。俞园可分期修建,逐步完善。
如果俞园能建起来,它将成为研究、展示俞樾的平台,成为海内外俞樾粉丝向往之地,名人效应显著,有助于提升德清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