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星”说》丁敬:浙派篆刻的开山鼻祖

美丽的西子湖畔

孕育了浙派篆刻的百年辉煌

而它的创始人丁敬

更与下城有着不解的渊源

—–

—–

《武林“”说》第十期

丁敬

篆刻是文字学、书法、雕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讲求在印面的小小方寸之间,把“个中见全、平中求奇、乱中见整、熟中见生、寓巧于拙等多种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美丽的西子湖畔,孕育了浙派篆刻的百年辉煌。今天的《武林“星”说》,就带您溯源而上,探望浙派篆刻的开创者——丁敬。

作者:盛元富

丁敬,生于康熙34年(1695年),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钱塘布衣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清代书画家、篆刻家,为“浙派篆刻”开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丁敬生于酒肆,却极为好学,“长而于书无所不窥”,尤其喜爱研究金石碑版。及冠后,他独自前往苏州,拜“康熙帖学四大家”之一的何焯为师。求学期间,他大量阅读文献书籍,临摹名家法帖,并跟随何焯访拓苏州各处金石遗迹,在篆刻领域见识大增。何焯曾带领丁敬等徒众,欲编辑《苏州金石考》,然而因受朝廷征召进京,未能成书。丁敬返回杭州后,决心继承师志。他走遍西湖周边群山、寺庙,寻碑拓于穷岩绝壁,访古迹于荒郊僻野;还不惜重金购得铜石器铭和印谱珍本,精心研习,终成《武林金石记》,名动一时。

↑《武林金石记》十卷附碑刻目

纵观中国古代篆刻的发展,自明代何震以来,徽派篆刻一直为印坛主流。到了丁敬所处的时代,印坛渐呈衰象,丁敬立志在作品上有所突破。他取法汉印,涉猎宋元,兼采明代诸位大家的篆刻成就,借鉴古人又非泥古不化,在将各时期印章特点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求变,在篆法、章法、刀法三方面都有自己独创性的建树,其篆刻风格平正、古朴、浑厚,一洗当时浮滑纤巧的习气,自此开创了以古朴雄健著称于世的“浙派篆刻”。

↑丁敬 撰 砚林诗集

丁敬曾作《论印绝句》一首:“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此诗是他对印学总的主张,这种气魄与见解,以前印人都不曾有过。而其“思离群”的创新思想,更是一直为后人推崇。清代印学家魏锡曾称丁敬是“熔铸秦汉元明,古今一人”。沙孟海说:“丁敬篆刻,兼收各时代的长处,规模大,沉浸久,孕育变化,气象万千”。

作者:卞文学

丁敬原住候潮门外,后因邻人失火,殃及丁宅,好友助其白银五百两购置张纱弄新宅(即今天水街道江山弄)。丁敬迁居张纱弄后,与今下城地区当时的一些知名文人有广泛的交往,如袁枚、厉鹗、杭世骏、周俊发、吴西林等。诗人庄仲庆曾说:“敬身君能诗,工篆隶,往来皆名贤”。他们常常聚会游览、寻觅古迹、吟诗酬唱、鉴赏碑刻、参摹印章、观画评字,他们的一些活动,是下城地区清代乾隆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乾隆三十年(1765年),丁敬逝世于张纱弄宅第,享年七十一岁。斯人虽逝,但他开创的浙派篆刻,依然辉映至今,成为浙江文化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余正:《浙派篆刻赏析》,西泠印社出版社;

郑祺生:《浙派篆刻鼻祖丁敬在下城》,《下城今古钩沉》2010年第四辑

猜你想看:

●守初心 担使命——下城区举办党政领导干部创新发展专题研修班

●下城3名优秀少年入围市“美德少年”20强人选,快来认识他们!

●下周三起,公租房申请放宽收入标准,货币补贴有变化!

●咱们,趁早分吧!

来源:区委宣传部、中国美院

编辑:沈文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