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五斗米折腰:赵之谦,“藏书画刻”大家

赵之谦,爱收藏,通书法,善绘画,精篆刻,可谓是清朝的一代大师。

作为一名藏书大家,赵之谦甚爱收藏。他的藏书楼有“二金蝶堂”、“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等,一看这名你就知道他的艺术气息是有多浓厚了。他呢,有藏书印“赵之谦”、“二金蝶堂藏书”、“为五斗米折腰”、“鹤庐”、“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等;刻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还有各种经说、杂史、金石、笔记,都是篇幅短小的罕传之书。而且,赵之谦的《论学丛札》在2003年一次竞争激烈的拍卖会上,被张铁林拍到,这一事件可谓轰动一时。

通晓书法的赵之谦,其风格在前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二十岁之前,每天坚持写五百字的颜体,非常用功。但是,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很多人、事都在受潮流的影响并不断改变,赵之谦也是如此。当时实世的改变使碑学大受欢迎,于是他只好放弃颜体而转向北魏书法,三十六岁时为祁季闻写楷书是他学北魏书法的一个标志,不过,什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他的书法中,还保留着颜体的风格,但这个人天赋异禀,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书风便发生了质的改变,这在当时大为惊叹。从此以后,他在北魏书法的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对于隶书,他涉猎很广,有很多他的传世作品:《石门颂》、《樊敏碑》、《三公山神碑》、《刘熊碑》等等。行书更是独具一格,众所周知,邓石如开创了北魏书的风气,而赵之谦的行书却是独创,他将北魏的书法直接运用到行书中,而且行书是他晚年作品的重心,世人都说,赵啊,以北碑名世,传世仍以行书为多,由此可见,行书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谈及赵之谦的绘画,可用一句话来形容:“知前人到处 到前人未到处”。我想,艺术都是相通的,或许是他书法功力深厚,线条把握精到,以这种富有金石气的笔法勾勒,粗放厚重而妙趣横生。运用各体字体题款,长于诗文韵语,才使他成为绘画巨匠。本人也特别钟情于绘画,尤其是写意画,总觉得工笔画过于繁琐,实在是不符合我的性格,简单干脆就好。赵之谦呢,同样是写意画,特别出名,他的《清赵之谦积书岭图》可谓是笔底春风,仿佛有山石青松及流水,山上有小路隐映其中,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以印传 盛年息刀”是对他篆刻生涯的一个总结。虽然他所刻不多,但他已站到了清代篆刻的巅峰,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历经坎坷,刚开始是介于浙派、皖派、汉印之间,摇摆不定的。而后与魏稼孙、吴让之的结交,使他大批量的创作,并开创了自己的风格。先后有《悲翁》、《魏锡曾印》等问世。都说知音难求,一生遇到真正懂自己的人实在是不易。赵之谦到后期就再没遇到像魏稼孙、吴让之这样的知音,也就失去了创作的动力,这真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

,转发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