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字,可识人,纪晓岚、和珅、刘墉三大中堂书法赏析!

私信回复【书法资料】即可获取书法资料

或许是受到电视剧的影响,每当提起乾隆帝,令人不禁想到和珅、纪晓岚、刘墉三大中堂,和珅狡猾贪婪、纪晓岚铁齿铜牙、刘墉刚直不阿。但他们真的像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么?当然不可能。

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

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古言:“书、心画也。”意思就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就是说字如其人。今天,我们就结合纪晓岚、和珅、刘墉三大中堂的书迹,来看看他们的为人处世观,他们的品行修养。

和珅:投其所好得人心

和珅因“贪”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和珅是很有才华的,他聪明过人,精明权术,擅长笼络人心,讨的皇上欢心。

《和珅列传》中说,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最高的才干就是投其所好。

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上级,在这些方面可是下了不少工夫。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和珅就像打了鸡血,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乾隆爱书法,和珅刻意摹仿乾隆的书法,他写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笔,甚至乾隆后期有些诗匾题字,干脆交由和珅代笔。

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帝的命令所为,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帝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的。从中可以看出和珅书法之造诣。

看和珅的字,雍容华贵,和其主子风格一致。他不炫于技,笔墨自然流淌,于平静中其才情令人一览无余,真是个有才的贪子!

和珅的楷书最好,所以和珅若是守住心、正端行,应是一代名臣。

刘罗锅:处事圆滑有个性

看完和珅投其所好的书法,我们再来看看刘罗锅刘墉的书法。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精于书法。他的书法,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 ”、“清”三字概括,这是他超过常人之处,故有“浓墨宰相”之美称。他的书法的特殊韵味,备受历代人所喜爱。

根据历史的记载,他年轻的时候学习赵孟頫,应该是受到了皇帝喜欢推崇赵孟頫的影响(这一点倒跟和大人投其所好挺相似),但是今天我们已经难以见到刘墉传说中“珠圆玉润,如美女之簪花”的赵体了。而到了中年之后,他出入各家,晚年又专精阁帖。

乾隆皇帝酷爱书法,对书法家要求严谨规范,独宠“馆阁体”,扼杀了书法艺术的个性,使其趋于退步。刘墉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頫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有名于时,“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

有关刘墉的书法成就,历史上记载众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活到86岁高龄的刘墉一生之中书法风格十分多变,而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其偏晚年的作品。

刘墉的书法,得益于其身后的帖学功底和学术修养,他临帖不求形似,故能脱尽前人窠臼,自成一家,不喜欢他的字的人,说他写的字像“墨猪”“兔粪”。

而如果仔细看刘墉的字,或许你会被他个中雍容、静谧甚至还带有一些慵怠落拓之相的美感所深深吸引。

人们平时常说“字如其人”,这句话往往是很不靠谱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太多大奸大恶之徒写了一手正气的好字,但在刘墉身上,“字如其人”或许还是得到了应验。

刘墉雍容中带有慵懒,个性中带有圆滑的字或许正是其一生宦海沉浮的一段缩影。

当然,说刘墉为官显得平庸,还是和其父辈的成就相比,刘墉早年在做地方官的时候,还是很有一些小成绩和清誉的,甚至一度被美誉为清朝的包公。

《清史稿刘墉传》中曾记载刘墉:

“颇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孝肃比之”。

但即便是像刘墉这样的国级官二代,他的职业生涯仍然是一路坎坷,乾隆二十年,刘墉一度受到父亲办理军务失宜的牵连而被降职;

乾隆三十一年,刘墉在冀宁道台任上因为失察下属贪污国库银两一度要被问斩,但最终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老爹的面子被赦免。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遭遇,刘墉在得到小青天之名的同时还是圆滑的做了不少溜须拍马之事。

乾隆四十二年,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并且通过政府的力量在全省大力宣传推广,让它们成为了畅销书;

如果说这种属于与人无害的讨好皇帝,那么刘墉此期间发动了两次文字狱,那就有点不上台面了,在刘墉为乾隆皇帝发行畅销书的同一年,刘墉发动了一个有名的《一柱楼诗集》案,刘墉发现这本刊印了几十年的诗集里面有着大量反动口号:

“大明天子重相见”——这怎么可以见?

“且把壶儿搁半边”——壶同胡人的胡,简直造反了!

“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典型反清复明的乱党!

最终,刘墉拉出了八个人垫背让他们丢掉了脑袋,还牵连了一堆已经死去的人。办完这个案子不久,刘墉升任湖南巡抚。

刘墉早年还颇有清名,但在地方任上还是做了不少昧心拍马的事,而在其六十多岁到中央工作后,则更是变得圆滑世故,优容其间。

而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刘墉的书法,实在是太符合“字如其人”的这一说法了,刘墉或许是一个有一定政治理想的人,但也随着那个从繁盛走向衰落的封建王朝而随波逐流。在经过了两次问罪后,刘墉在官场上大约更是变得圆滑了许多,装装糊涂,还难免做一些可能是违心的事,而刘墉的字,外似丰圆软滑,实则内涵刚劲,骨肉兼备,脉络分明,丰腴中带着圆活,轻盈的行笔中又富有弹性,正如刘墉的官场人生一般。

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刘墉书法的价值,在于他把优游养性的翰墨诸事与作为朝廷重臣所具有的儒雅气质结合在一起,使书法真正成为表露人格、寄托情性的最佳方式。

纪晓岚:一生择一事,足矣!

戏里的纪晓岚陪皇上玩,跟和珅斗,他的才华似乎都浓缩成耍贫嘴了。戏说归戏说,其实真实的纪晓岚没电视剧里那么潇洒,抽烟上瘾的结果,是如此的面黄肌瘦——

电视剧中的纪晓岚深受乾隆信任,但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与皇帝的关系并不融洽。

史书记载,因为纪晓岚为犯事的尹壮图求情,引得乾隆勃然大怒,当场说道:

“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意思就是“我看你文学上还有一点根基,才给你一个四库全书的编辑官做,其实不过当作娼妓、演员一样豢养罢了,你怎敢随便谈论国家大事?

看看乾隆说出的话,虽然是气头上的话语,但乾隆不喜纪晓岚还是看的出来的。否则如何能将他用娼妓作比?

电视剧和民间传说中的纪晓岚,风趣幽默,一表人才。好像纪晓岚,就像是张国立演的那般。但实际上,历史上对纪晓岚相貌的记载是这样的”貌寝短视“。寝,说的就是相貌丑陋。短视意思则是看不远,也就是说,纪晓岚不仅长的丑,而且还有近视眼。而和纪晓岚交好的朱珪,在他的诗中是这样描写纪晓岚的:

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

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这样一来,长得丑,有近视眼的纪晓岚,还要再加一个口吃的毛病。

不幸的是,偏偏乾隆喜欢为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同时还要长相俊美的人。观其身边近臣,如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等人都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

所以纪晓岚之所以和乾隆关系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长相不好。说来纪晓岚实在还有点倒霉,他本身并不是没有才学,但他遇到的君主,偏偏是乾隆这么一个对官员长相,有特殊要求的人。可悲可叹。

看完史书上的纪晓岚,再来看看他的字,纪晓岚的字师从欧体成分多些,但博采众长,多有清代皇家书写风范(如康熙、乾隆的字),大气而不失秀丽。字迹工整又显得灵动,但还是板慎有余,豁达不足。这样的人同样是追求完美,又充满灵活性的人,但政治上欲求成功有限。

纪晓岚一生著述甚丰,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等,也有以私人身份著述的《阅微草堂笔记》。编纂的《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纪晓岚曾任乾隆朝礼部尚书、又任职于兵部、都察院等,但一生并未获重任,只做到协办大学士,活了八十开外,无疾而终,其生性从其字中似也可见一斑。

但从历史贡献来看,人活一生,能像纪昀那样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