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书法大家杨守敬作品赏析

杨守敬(1839~1915),字敬斋,一字惺吾、号邻苏,别署晦堂,室名三不惑斋、悔明轩、飞青阁、望古堂、观海堂,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清末民初享誉中外的国学大师、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著名书法家、书论家。擅长隶书和行楷书,对近代日本书法产生一定影响。他有多部书论专著传世,提出书家须有“品高”、“学富”的重要理论。

清 杨守敬 行书七言联

《行书七言联》,纸本行书墨迹,书于光绪十三年(1887)。此联凡上下联14字,款9字。共23字。杨守敬精于书学理论,曾作《书学迩言》一书,阐述书法理论,多有独到见解。他的书法在日本影响很大,开日本现代书法的先河。这幅行书作品,运笔加强力度,撇、捺、垂露都笔笔送到,大有雄放之气,同时,在法度之中加以变化。亦有的笔画,如撇、捺却加以放纵,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而富有个性。字的结体取横势,是六朝碑版的特点。从行笔上看又不尽是六朝笔法,字里行间有很浓的粘味;每个字结构疏密参差,纯朴古拙,得自然之趣。整体章法一气呵成,气势贯通。

清 杨守敬 行书孟浩然诗轴

《行书孟浩然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纵165.1cm,横35.7cm。本幅行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诗一首,末自识云:“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下钤“杨守敬”、“惺吾七十以后书”印二方。本幅无藏印。“宣统庚戌”为宣统二年(1910年)。此轴书法淳雅朴厚,能陶铸碑帖,寓汉隶之韵,法魏碑风规,行笔略带滞涩之势,峭拔古劲,复具信本书韵。结字秀丽,行笔洒脱,又具姿肆跳宕之势,代表了杨守敬晚年书法的艺术水平。

杨守敬的书法、书论驰名中外,于楷、行、隶、篆、草诸书俱长,撰有《楷法溯源》、《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等多部书论专著。在日本期间,杨守敬以精湛的汉字书法震惊东瀛,折服了许多书道名家。他还应邀讲学、交流书艺,且收录弟子,在当时的日本书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杨风”,其影响至今犹存。光绪六年至十年在任出使日本大臣庶昌的随员期间,广泛搜集国内散佚的书籍,并带去汉、魏、六朝、隋、唐碑帖13000余册,致力于六朝北碑书法的传授,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特殊贡献。著有《书举要》、《评碑记》、《学书迩言》、《望堂金石》、《重订说文古本考》、《楷法溯源》。论者赞许为千古绝业。

杨守敬先生的书法在其众多的成就中,位列第三,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中国书法史上“亦足睥睨一世,高居上座”(虞逸夫)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杨守敬主张书法要“变”,变即是创新。他阐述后人的书法与前贤的书法“笔笔求肖,字字求合,终门外汉也”。他所著述的《楷法溯源》,洋洋洒洒14卷,目录1卷。杨守敬于书法,真草隶行篆诸体皆擅,但最具特色的当推其行楷。其门人熊会贞称杨守敬“传世书法古茂,直逼汉魏,盖世无双”。虽有些过誉,但仍可窥见一斑。

综合自网络

【 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原创,《艺术929》所推内容和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将及时改正并删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