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杰出的大诗人,杜牧唯一的传世真迹,被誉为“国之重宝”

唐代杰出的大诗人,杜牧唯一的传世真迹,被誉为“国之重宝”

“杜氏自汉以来,世代官宦,杜牧有诗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沈杜二家为世交,沈传师年少时为杜佑所器重。沈家兄弟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尽己所能,倾力为助,《新唐书》中人物,如李景让、萧寘、杜牧、裴坦、卢弘止、赵嘏都入过沈传师的幕僚”(引用卢秀辉《沈传师》)。

杜佑是杜甫的从子(侄子),杜佑是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做过同平章事,即宰相,以太保之职致仕。他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开创中国史学史,编撰《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只做过终驾部员外郎,区区六品。看样子,作为宰相的杜佑,没有为儿子铺好官路。

如此背景,杜牧狂一点也应该。

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杜牧在宣州幕下时,去湖州游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风流,遂将本州所有名妓唤来,供杜挑选。杜牧皆不能中意,建议刺史,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到时候,于中觅得佳人。湖州刺史遂举行了竞渡活动。

那天,两岸围观的人熙熙攘攘,可杜牧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突然,人群中,有一老妪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一见,大为中意,激动地说:“真是天姿国色!”便邀母女俩上船,杜牧向女孩子表白说:“,我欲娶你,但不是现在,只要你愿意,我们订下迎娶的日期。”老妇人说:“君若是失信,又当怎如何?”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就会来这里作郡守。十年不至,另嫁他人吧。”杜牧给了女孩子贵重的聘礼。

十数年间,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都不能到湖州。杜牧四十七岁时,因为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方获得湖州刺史的职位。离约定的时间,忽忽已经过去了十四年。而女孩子已为他人妇、他人母。杜牧写了首《叹花》而空自惆怅。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小杜一生,为倜傥所害,倜傥也成全了他。不是他的风流倜傥,哪来的《张好好诗卷》这幅名迹?

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时,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两家交厚,沈传师兄弟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曾经请杜牧撰写《李贺集序》。李杜常来常往,时杜牧因为经常往沈述师家中听歌赏舞,爱上了沈家歌女张好好,主人发现苗头不对,抢先一步,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一腔热情付之东流,唯有临渊羡渔了。

六、七年后,杜牧在洛阳与沦落为他乡客的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张好好当垆卖酒为生。杜牧不尽感慨良多,写下了五言长篇《张好好诗》。

《宣和书谱》评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唐朝真迹少之又少,杜牧《张好好诗卷》珍贵异常,在传承的过程上,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从纸本上看,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就能窥的其中艰辛。后为张伯驹先生不惜重金所得,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张好好诗》全篇质朴,毫无妆点,笔迹浑厚,一任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态。和杜牧诗歌一样,遥想此人,风流倜傥,挥洒自如、放纵多姿、明朗健爽,已无顾忌,亦无束缚。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唐人习惯以家族排行行,故称为“杜十三”。杜牧才华出众,对政治、诗文、书法皆有抱负。他十几岁的时候,唐宪宗讨伐藩镇,重振皇权。他献平虏策略给宰相李德裕,被李德裕所采用,结果,大获成功。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兵法,并且,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他在文赋中多有体现这方面的才能。所以,他的献策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才华的结晶。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结束了辗转二十年的地方官生涯。本想过一个安定的日子,上任后才发现,京官俸禄低,难以养家。无奈,请求外放,但是,一直拖了三年,都没有批准。在杜牧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后,终于准了他。杜牧请求外放,一是经济原因;二是在朝中无所作为。在湖州,他作了不少诗。

杜牧垂老之时,知临死不远,将至大限,故自撰墓志铭。写就后,杜牧闭门不出,将生前文章,一一清理,仅留下十之二三,其余,皆焚之于火。

杜牧的文和赋,笔锋很是犀利,而且寓意深刻,又能旁征博引,使得条分缕析。而他更注重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富于真切感。他的文风是唐向宋过渡留下的的印迹,开宋文明白晓畅之风气,又有骄散结合的显著特色。杜牧长于政论谈兵,巧为设辩,纵横论之,使文势充沛,大气磅礴。使结构严谨中,显得推理周密。他又能别开生面的对一些记人叙事、抒情状物的文章独具匠心,他与韩愈在文风上的渊源是明显的。晚唐,文风浮艳,杜牧却能反浮艳,坚持散体文创作的方向,力避用骄,实在比韩愈彻底。

杜牧的诗一是豪迈,一是香艳,前者“或为遣愁,或为吊古,或为感怀之作,多是用一种拗峭的笔调写成,立意奇特”;后者“大半是用一种清新的笔调来轻描淡写的,所以便不至满纸都脂粉气了”。

杜牧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