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一位过着僧徒生活,献身书法艺术的书法家

隋唐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发展期,书法艺术达到颠峰,涌现唐楷五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狂草二家(张旭、怀素)。自此、唐已之后宋、元、明、清,众书家莫不取法于唐人,这似乎都是唐人功劳,而不倒四十年的隋代是不可忽略的。隋代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却是一个关键时刻。沙孟海曾说:

“隋代只有短三十七年,但这一时代的书法艺术,上承两晋南北朝因革发展的遗风,下开唐代逐步调整趋向规范化的新局。这一过渡时间,是我国中世纪书法史上一个大关键、值得做一番综合性的分析研究。”。

智永像

隋代的书法,承上启下,上乘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不离规矩,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北朝书法的方整遒劲。隋代时期的书家最著名当属智永。

智永

智永,是梁、陈隋间人,是“书圣”王羲之七世孙。名法极,人称“永禅师”,他是中国书法继承链条上不可缺的一环。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曾着重地讲到:

“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锺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机栝也。”

智永《真草千字文》宋拓关中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智永于书法的贡献要分纵横两条线说。

纵线:他继承了蔡、崔、锺、王;在启后上,他把书法传给虞世南,启发了唐书法家的第一代人物。

横线:他写过八百本《千字文》,散给浙东一代诸寺院,成为僧徒们作抄经的范本,这是当时的影响。对后代影响则更加广泛,据史料记载,欧阳询、褚遂良、张旭、怀素、孙过庭、诸人都临过《千字文》,宋、元、明诸书家也都临过。当今书坛,智永《真草千字文》是学书者必临经典。就在于,智永的《千字文》极合书法标准,又有规范性,可以作为学习王字书法的范本,但同时,其优美又能超于规律之上。所以智永是在书法教学上起过示范作用的重要人物。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日本藏

苏轼《跋叶致远所藏禅师千字文》便说:

“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型,以为百家法,故举用旧法,非不能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矣。”

苏轼把智永书法比之于陶渊明的诗: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

藏于日本东大寺的《二体千字文》虽未署名,多数人认为是智永所作。这本千字文在笔法的起讫顿挫上,在结构的呼应避就上,达到了高度的流利、严格和精微,的确具有范本的规范性。

《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局部

智永是一个诚笃的高僧,他热衷于书法,反复练习先祖书圣王羲之书法三十年,写出一件书法史上的经典,但他并不抄经,书风和一般佛经抄本风格颇不同。而是把自己的书法立为抄经僧的模范,然比亲自抄经更有助于佛法的传布,功德无量。学书四十年不下楼,废笔装十大缸,埋成一个大冢,作为僧人的他这是最好的禅修。

《真草千字文》宋拓局部

智永的书风“鲜媚”绝无寂静淡泊,更无冷峻苦修的意味。他只是追求一种形象优美的字体。书家意识到要把书法和佛家精神结合,可以认为他是一个过着僧徒生活而献身纯艺术的书法家。

后来智永以书法家名世,求书的人太多了,连门槛都踏损,只得用铁皮保护起来,号为“铁门限”。

,书法史最具奉献精神的人 没有之一 [耶],学书四十年不下楼,什么时候写的圣教序?,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