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隋唐——智永

僧智永

僧智永,本姓王,山阴永欣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陈、隋间著名书法家,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这是一位生活在隋代的僧侣人家,虽然隋历二世而亡,但是他的书法却影响深远,甚至越过东洋,是日本书道最先学习临摹的代表。他本姓王,名法极,法名智永,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在永欣寺阁上,他继承师法,一心专研书法技艺和心得三十余年,与经书香火为伴,在禅心佛道间参悟,悠悠百年岁月,似古树世纪常青,似大海安然宽容。

承祖法,退笔冢

作为王羲之的后人,智永对祖先羲之、献之的书法造诣都十分钦佩为了使乃祖的书法万古流芳,也为了更好的静心参禅悟佛,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他在永兴寺内的僻静角落搭建了一座专供练字的小楼,并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刻苦学书,三十余年积退笔如山,达五簏之多,然后掩埋成一坟丘,号曰“退笔冢”,并自制铭志,可见他学书是非常用功的。

智永《楷书千字文》

铁门槛,寻字诀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智永的书法终于写得抵势飞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为了练好书法,智永禅师在书阁中一住就是几十年,在练字期间,他手抄八百余份《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慕名前来求字者也越来越多。人们纷纷想要得到智永的真迹,他户外之屦常满,连门槛都被踏坏,智永只好寻来铁皮加固,禅师的“铁门槛”一时被传为美谈。

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

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

一日,他在指导寺内的小沙弥练字时,几位年轻的书生前来拜访,想得到智永禅师赠字以及练字的秘诀。禅师笑道:“这赠字不难,不过我哪有什么秘诀。”书生不解,大失所望。智永向书生提及先祖羲之公和献之公,说起羲之公练笔“临池写书,池水尽黑”,而自己也是勤学苦练才有今日成就。说着便把他们引到“退笔冢”前告诉书生自己习书一生,练字秃笔尽在于此。书生见此高高坟冢,无一不慨叹万分。

温雅风,渡海流

随着被日本派出的遣隋使、遣唐使发现,智永书《真书千字文》东渡海流,流传到东邻日本,与其先祖的王羲之书法一起,对日本书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后人评价其书法“气韵飞动,优入神品”,又曰其本人风骨“瑶台雪鹤,高标出群”。

智永对中国书法的贡献

永字八法的传承

相传,东晋王羲之用过几年时间专门写“永”字,认为这个字具备楷书的八法,写好了这个“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写好。智永就是在大王的基础上,将这个“永字八法”加以发扬光大,并又传给了虞世南,再后来,这个永字八法又经过很多书法家一代代传了下来,为后代的楷书立下了学习的典范。

《千字文》真草二体,智永首创

《真草千字文》采用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样对于学书者而言,既可以通过楷字识认草字,又能让学书者同时欣赏两种字体,同时还起到了传播大王书体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很多人以为,智永书写《千字文》只是重复王羲之的字体,其实不然。我们现在认真识读《千字文》,可以看到,智永的楷书和草书,是在大王的基础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从中也能独到晋唐笔法的一些痕迹。也因为如此,有人主张学书应从智永《真草千字文》始。但也有人认为,智永继承王羲之笔法,对初学者又过太难。孰对孰错,只有学书者自己把握选择。

承上启下的示范作用

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钟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机栝也。从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智永是继承了蔡邕、崔子玉、钟繇、王羲之等人物,而又通过他传给了唐代的虞世南,从而启发了唐代书法家的第一代人物。这是一种承上启下的示范作用。智永的书法是想保留二王的标准,并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范本。因而常常使用旧法(写字),但这并不是说他没有创新求变,他的书法其实已经超乎法则之上了。我们从日本《二体千字文》墨迹本上,大致也可以看出,智永在笔法的起讫顿挫上,在结构的呼应避就上,都达到了高度的流利和精微。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世张旭、孙过庭、欧阳询、褚遂良、怀素诸人都临过智永的字,即使到了宋、元、明,书家也都拿《千字文》为范本,从而出现了很多《千字文》的临本、作品。时至今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依然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可以说,智永是在中国书法教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的重要人物。

如今保存至今的《真书千字文》有两个版本,一是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一为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现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两个同源派别虽属一流,但都在当地的文化环境中再次生根发芽。有人说智永的书法风格只是承袭先祖毫无创新,有人说并不是创新才叫成功,传承本身就是成功。不论怎样,智永禅师穷尽一生避世习书,他的志向和嬉笑哀乐不是世人最清楚,而尽埋藏于永欣寺的“退笔冢”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