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杨凝式书法欣赏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癸巳人,关西老农等,因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杨少师,又因佯狂,人称杨疯子。陕西华阴人。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用笔奔放奇逸。无论布白、结体,皆出新意。传世墨迹有《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四幅。

《唐诗外传》云“凝式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颜真卿,加以纵逸……论者谓其书颜书中后一人而已”。杨凝式这四幅墨迹风格不同,《韭花帖》行楷书出自《兰亭》;《夏热帖》与《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为颜书风范;而草书《神仙起居法》则体现了大王一系的草书神韵。

史载杨凝式书多为佛祠寺院题壁之作,难以长久保留,又因他“素不喜作尺牍”,因此他留下的这几件墨迹成了稀世之宝。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五代扛鼎之一人。“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黄庭坚有诗赞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阑”推崇备至。

《韭花帖》,行书,墨迹麻纸本,高26厘米,宽28厘米, 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内容是叙述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以表示谢意。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被称天下第五行书,尽管《韭花帖》无论在用笔还是在章法上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但其神韵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碎月楼主曰:“体颜韵王也。”谓结体得《自告身》神韵得《兰亭》。

清曾协均《题韭花帖》:“《韭花帖》乃宣和秘殿物,观此真迹,始知纵逸雄强之妙,晋人矩度犹存,山谷比之“散僧入圣”,非虚议也。”《韭花帖》有三本:一为清内府藏本,今藏无锡博物馆,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一本为裴伯谦藏本,见于《支那墨迹大成》,今已佚;一本为罗振玉藏本。据考证,三本中只有罗振玉藏本为真迹。此帖历来作为帝王御览之宝深藏宫中,曾经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和南宋绍兴内府。元代此本为张宴所藏,有张宴跋,明时归项元汴、吴桢所递藏。乾隆时鉴书博士冒灭门之罪,以摹本偷换,摹本留在宫中,即为清内府藏本;真迹后来流入民间,清末为罗振玉购得收藏,今不知所踪。

《神仙起居法帖》,纸本,草书。纵27cm,横21.2cm。草书8行,共85字。 此卷最早为宋高宗内府之物,后入贾似道、赵孟俯手中,至明代曾经“江阴葛惟善收藏”(都穆《寓意编》),《清河书画舫》又称“郡人王氏所藏”,明代为张徵、葛惟善、项元汴所有,至清代乾隆时进入内府,现藏故宫博物院。卷前签题“杨凝式书神仙起居法墨迹”,帖后有无款行书释文,文徵明定为宋高宗赵构所书,并有宋米友仁,元商挺,清张孝思题记及无名氏行书释文5行。钤有宋“绍兴”、“永兴军节度使之印”、“赵孟俯”、“士奇之印 ”、“项墨鉴赏章”、“陈淳私印”、 “陈定平生真赏”、以及“石渠宝笈”、清内府等鑑藏印。此帖内容为道家健身的按摩的方法,文体近似口诀。全文为“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痛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澈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压频,画夜无穷数,渐入神仙路。乾祜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此幅草书写的神采飞扬,字划之牵丝、使转跳跃灵敏,尽见飞动之势。 又于草书中,夹入行书,后人称为“雨夹雪”。

《夏热帖》,纸本草书,纵23.8厘米,横33厘米,书八行,每行六字不等。此帖亦为信札,笔势飞动,浑然一体,凝重之中有潇洒气象,雄健纵逸,锋芒灼耀,极富大气。米芾赞:“杨凝式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 此贴与《神仙起居法》一样用笔恣肆纵横,变化多端,点化狼藉,线条扭曲不安,郁悒不平之气跃然纸上。卷后有宋王钦若,元鲜于枢、赵孟頫,清张照等四家题跋。曾经明内府、项元汴,清内府收藏。《石渠宝笈初编》、《式古堂书画汇考》、《珊瑚网书跋》等书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则深得颜真卿《祭侄稿》的的神髓,用笔信手拈来,错落有致,气势开张,以古朴雄浑见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