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如何把字写好

昨天在办公室,一个以前教的学生突然跑来,说:“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写字。”他的眼神很迷茫,有些郁郁不得志的神色。


        我说:“怎么了?”


        本学期开始我们要求学生每天练字最少十分钟,于是有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了新的疑惑。


        思考问题,总是好的。


        他说:“老师,我买了字帖了,也练了一些日子了,可是总不见效,不知道为什么。”


01.


        是的,很多人在练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去书店买一本字帖,而且大多数人买的是那种有一层超薄硫酸纸直接就可描摹的那种。首先我表示自己向来是反对用这样的字帖练(硬笔)字的,因为特别浪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市面上就出现了这种表面蒙着一张薄薄的近乎透明的纸张的字帖。孩子们往往一天临一页,勤奋的话一个礼拜可能就消耗一本了。结果回头一看,其实自己一个字也没学到,实践中一落笔“涛声依旧”。


        这种字帖的骚设计就是纯粹就是让消费者烧钱的。我记得我们读中学时的硬笔字帖,要么是名家优秀作品集,要么是书写技法与作品一起的册子之类的。从来不是这种“写完”就扔掉的“练习册”型字帖。


      我们中学时代的字帖,哪里是能“用完”的,哪里舍得扔掉?那可是一本资源宝库啊,翻翻看看,温故知新,开卷有益,始终珍藏。


02.


        我对这个学生说:“你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都快临完了,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对字形有印象吗?”他茫然地摇摇头。


        我说,你练字只是手动,脑子没动。


        他手上的字帖是规范字标准楷书,字体俊秀,还不错的。他描摹的笔画有的一看就是赶时间写的,没用心。这样完成任务式的练字,必然事倍功半,时间一长,因为看不到进步,得不到正面刺激与鼓励,自然而然,就坚持不下来了。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只要坚持不下来,又回到了自己“随意书写”的习惯上,久而久之就更难改观了。


        中学生练字不像初学写字的小学生,多数中学生到高中字就基本定型了,要改变就是要和自己写字的坏习惯作斗争。


03.


        许多人认为一笔一划写的就是楷书,把楷书加快书写速度就是行书,然后在行书基础上外写快,写到不认识的程度,自然就是草书了。


        别觉得这观点是夸张,一篇文章中说中国懂书法的人极少,不懂书法的人也就接近14亿吧。一说这话就有人急得跳起来,说:就你懂!


        听我慢慢道来。有书法培训机构在社会上做过一个抽样调查显示,中国书法爱好者数量约一千万,接近全国人口的0.7%.


        但是爱好书法不代表懂书法,其中真正深刻理解书法的最多占到这里面的20%.所以在已经极少人写毛笔字的现代全国,真正懂书法欣赏的人有0.14%.


图片[1]-浅谈高中生如何把字写好-好字无忧
截图来自网络♦



        我们天天喊着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请看看我们的人群中对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是如何“重视的”吧。


04.


        懂书法最起码有四个标准:一是懂书法史,二是懂书家的创作背景,三是懂历代名家碑帖,四是懂一点文字学。


        我尽管也只是个没入门的爱好者而已,但是我至少不会认为楷书写快就是行书,行书写快就是草书;我也不会认为楷书出现比行书早,草书产生比楷书晚。这些都是错误认识。我也不会觉得所有的书体中“楷书最漂亮”,我也一般不会说:“哇!你的字写得真好,像印刷体一样!”


        艺术是极具包容性的,是多姿多彩的,是百花齐放的。严谨规整是美,但是过头了就死气沉沉,缺乏灵性了;自由奔放是美,但是毫无章法,信马由缰,就野性十足,一身江湖习气了。




        暑假我送娃去学书法,很多朋友说你自己教不就可以了吗?事实上自己娃自己教还真难不容易,中国自古以来有“易子而教”的说法。加上一是本人水平不够,二是学习也需要氛围。


        没想到娃的书法老师与我观点不谋而合,闲聊中了解到他的娃他也不教(不愿意跟他学)。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明显的影响。娃的老师的孩子经常看父亲授课,耳濡目染,字写得很不错。我家娃平时也看我爱瞎划拉,看多了,他也有感觉也会模仿。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天赋,这必须要有,所以娃是都喜欢书法只能随缘,不可强求。


        我十分佩服古代王羲之能培养出几个书法家儿子(王献之等),今人田英章能让儿子田雪松继承了他的衣钵。我曾经见过几个父亲是书法家的学生,他们得字写得还真是一般,不丑都算好了。


        书法既然需要天赋,那该如何对所有人(学生)都提要求?必须提。


        一是因为提的要求只是“写字”不是“书法”,写字只是书法的前提;二是作为中国人一点中国字是应该的;三是作为中国人了解基本的汉字演变规律是应该的;四是考试的时候卷面的美观是“无形的加分项”,尤其文科答题,仅凭这一点,理由足够。


        所以,我一直对学生的要求是“练字”,不是练书法,把字写好了再讨论书法的问题。


        那如何写好字?这是那个学生问我的问题了,在此我谈谈我的看法。


        当时我随手指着他的字帖上的《心经》第一个“观”字问:“你觉得,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他看半天:“看不出来。”


        我说:“那你这给我看。”


        于是他写,我看。


        我说:“你仔细对比一下你写的和字帖上的有什么不同。”


        他对比了一会,说:“我发现了字帖上的,‘又’字旁偏小靠上。我写的左右一样大且上下齐平了。”


        我竖起大拇指,说:“看,动脑了吧。这就是一结构类型,左右结构的字中有一类左高右低的。”


        然后我指着“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中的“眼”和“明”给他看,证明我“所言非虚”,他顿时醒悟地点点头。


        如果触类旁通,学一个得一类的话,那进步就大了,兴趣就有了,一切就都有可能了。


05.


        当然!单靠自己观察与总结,确实太费劲,所以这就是我前文所讲不要买那种laji字帖的原因,有的字帖是讲技法(规律)的,分析字形间架结构的,人家帮我们总结得好好的了,我们自己不必绞尽脑汁去总结(有时间也可以),我个人建议就买那种字帖来学。


         还有,应试的话学楷书不实际,要学行书。行书不是楷书的简单快写。行书的书写速度比楷书快,所以要注意一些符号性笔画的掌握,这些符号都是“通用符”,比如一些偏旁的写法,比如相连点的写法……它们俭省了笔画,加速了书写,这些知识有的字帖都有讲,注意选购。


        如果行书是简单地加速楷书的笔画书写而已,会使有的字的笔画比较纠缠,结构撕扯不清,既不美观又不“合法”。


        总之,动手、动脑的同时注意吸取别人的经验总结,练起字来事倍功半,兴趣与信心培养起来了,动力就无穷无尽啦,这样一来写的字一定能改观(本文原创:三只小小猪 小木头窝窝)。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