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的精神气质:“汉后隋前有此人”

赵之谦有一朱文印,印文内容是“汉后隋前有此人”:

(赵之谦刻“汉后隋前有此人”)

一般的观点是认为,这方印文里讲的内容,讲的主要是他的美学思想,即他注重从魏碑书法里汲取美学营养。但我认为,这七个字其实最重要的是体现赵之谦的精神内涵,是赵之谦终身气质品质的写照。

一、“汉后隋前”是个什么时代

汉以后,如果从公元220年三国魏开始算起,经历了三国的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到隋统一中国的581年,这个阶段虽然只有360多年,但却是政权不断变换,每个王朝都相对短命,政权更迭像小孩子过家家,大家轮流坐庄,这是一个谁有军事实力,谁就说得对的历史时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使知识分子报国无门,他们或者不得不依附于各大财阀,或者隐逸山林,他们的才华无可奈何于这个混乱的时代,于是他们以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把志趣投向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把精力更多投诸文学、绘画、书法,佛法钻研。

在书法史上,这个历史时期既有王羲之的帖学高峰,又有魏碑书法的碑学高峰,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局部)

(魏碑《张猛龙碑》局部)

由于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形成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代表型的精神气质特征。

二、赵之谦的精神气质

赵之谦是想在仕途走出点名堂的,他20岁中秀才,31岁中举,34岁妻女亡故之后,他在十年间三上京城,这当然是想谋求政治上的进步的,但他在“屡试皆黜,栖迟逆旅”之后,直到44岁才得到一个到江西做编修地方志的小官,后来相继在鄱阳、奉新、南城做知县,这之后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也消耗在“自朝至暮与讼棍奸民相对”的时光里,这显然也不是胸怀报国之志的赵之谦想要的。

尽管他在艺术上他已经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自己还是想实现自己报国的志向的,他在魏稼孙帮他出印谱让他题字时,他在上面题写的“稼孙多事”四字,并写了一段短文:“稼孙竭半载心力,为我集印稿、钞诗、搜散弃文字,比于掩骼埋胔,意则厚矣。然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老天让我有这样的才能(刻印),固然是想让我活下来,但其实他还是想从政兼济天下的,他不愿意做黄牧甫那样的“末技游食之民”那样的职业书画篆刻家。

(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题字)

他有报国之志,但却基本是怀才不遇的。再加上他又有艺术上的敏感,由此,构成了他独特的与“汉后隋前”时期中国文人一样的精神气质。

艺术家的气质,却又想从政,这让赵之谦的创作总有一种“收”着的感觉,这恰又与他自己喜爱的北魏书法在气质上是相通的,北魏书法,庄重、坚实、雄壮特征以及由浑厚带来的兼容并包思想也深深反作用于赵之谦的作品气质。

(赵之谦刻赵之谦印及边款)

赵之谦的篆刻是浙、皖并包的,他在34岁时刻印“赵之谦印”时,在边款里说:“龙泓无此安详,完白无此精悍”,浙派宗师丁敬刻不出来这种安详,皖派宗师邓石如刻不出来这种精悍”,显然,在这个边款里,赵这谦是极度自信的,他认为自己刻的这方印比邓石如、丁敬这些大师还要好。并且是集合了两人的长处,过人的才华再加上他本身是骄傲的,倔强的,不服气的,是恃才傲物的,这正是“汉后隋前有此人”的深层精神气质。

当官只至县令,妻女又遭惨变,使赵之谦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的人生,他的作品自然也是他精神气质的反映。

虽然赵之谦是英才天纵,但据他自己所说“生平艺事皆天份高于人力,惟治印则天五人五”,可见赵之谦在篆刻上是下过大功夫的。他骄傲地认为自己天分比别人要高,他曾评价篆书书法上的邓石如是天分四,人力六;而邓石如的学生包世臣天分三人力七;到了吴让之天分一人力九(可见吴让之的勤奋);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天分七人力三。他自认凭天分的话,自己是在这些人之上的,因些他不服气邓石如,当也也更服气包世臣、吴让之这些人,这也是他“汉后隋前”骨子里的高傲所决定的。

(为六百年抚印家立一门户)

也正因他“汉后隋前有此人”的独特精神气质,使他在初学浙派之后,后又跳入皖派,遍学百家,又不为名家所囿,又加之孤高傲世,狂放不羁的性格,使他最终独辟大路,“印外求印”,真正做到“为六百年抚印家立一门户”,当浙皖横站、取两派所长,避两派所短的赵之谦印风一旦形成,立即成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一代宗师。他之后的晚清和近现代名家,无一不受他的影响,胡钁、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他们都因为学赵之谦而最终成绩斐然。

性格决定人生。一个人的作品里写着他的人生。可以说赵之谦之所以走上“印外求印”的道路,他在前人的印里再也找不到寄托自己情感的创作手法了,于是在学浙学皖之后生生逼出的自己的道路,走到巅峰的人更有可能另创新路。

赵之谦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生活的时代造就了他的国家环境和家庭遭遇,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若不是那样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的沧桑经历,不知道天分极高的赵之谦还能有这样的成就?又或者,如果上天能多给赵之谦十年的生命,赵之谦又会在他“汉后隋前”的精神气质之下做何种选择呢?56岁即病故的赵之谦留给世人太多的猜想与遗憾。

(【老李刻堂】之14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