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说过”西北奇才”?那你值得认识一下于右任

“钟灵毓秀”这样的词,好似总是和江南或者黄河中下游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说西北出了个百年难遇的奇才,且还不是个武将,”钟灵毓秀”这样的词就好像总是缺了那么一丝说服力。不过对于此,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倒是可以现身说法。

光绪五年(1879)春,陕西三原好似只是在步入一个平平无奇的春天。但在东关河道巷,一声婴儿的啼哭在虫鸣鸟叫之间显得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只不过此时还没人想到,这个半臂大的孩子将来会如此不凡。

我们对于于右任不凡的认识,大抵和他那一众譬如书法家、美术家、慈善家、政治家、教育家和美食家的头衔脱不了关系。但这些头衔其实都离不开”于右任”这个名号,或者说”于诱人”这个名字。

于右任原名于伯循,字诱人。这个”诱人”可不是于家长辈随随便便取的。它来自《论域》”夫子循循善诱人”一句。在于右任早年求学,直至中举期间,他用的都是”诱人”这个字。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于右任在《新民丛报》投稿的文章需要一个署名,”于右任”才出现。

从一定角度来看,于右任这个名字几乎是他青年时期的缩影。”右任”,一方面是”诱人”的谐音,一方面也是暗指”右衽”。”左衽”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异族的统治。再加上于右任在前一年因为刊印了《半哭半笑楼诗草》而被清廷下令逮捕,在给《新民丛报》投稿时还在上海流亡。故而”于右任”这个笔名,其实是他在向腐朽的清廷宣战。

也是以”于右任”面世为起点,不满清廷企图通过报刊为自己”洗白”,且想要宣传革命思想的于右任开始了办报生涯。光绪三十三年(1907)4月2日,由于右任主持筹备了两个多月的《神州日报》创刊。这份报纸的报头还是洋务运动关键人物张謇亲自题写的。

除了《神州日报》,七年间,于右任还创设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等,以批驳时政,宣传革命思想。因而在这段时期,于右任虽还不是那位我们熟悉的政治家或教育家,但已经是当时社会舆情的重要”操盘手”,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础。

是故民国一建立,于右任就在国民党之中”突然冒头”。他是国民党第一届至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先后任广州政府、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委员,并做过国民党联军驻陕总司令……且自1928年成为国民政府首位审计院院长之后,此后三十三年,他都在国民政府的监察系统之中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期间,于右任虽然没有拿起武器冲到对日第一线,但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在传媒界的地位,积极宣讲,刊文,呼吁联合抗日。

抗战时期,于右任最欣赏的古代文人就是文天祥和杜甫一类人。他在故乡三原亲书文天祥的《正气歌》刻石,又大量书录了杜甫的诗作,以激励民心。而他终生的榜样,大抵就是一心为国的屈原。1941年,他在重庆提议以屈原的忌日,即端午节,为”诗人节”。此后终其一生,他都不停地在诗作中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除了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建树颇多,于右任在学界也有不低的地位。一方面,他先后参与筹建了震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上海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民治小学校、三民中学、陕西省女子中学等各类学校,并多次担任校长或名誉董事长。另一方面,于右任有着极高的书法造诣。他的楷书、行书和草书自成一派。他创立并倡导的”标准草书”至今为当代所瞩目。

再说回于右任能现身活法西北也是人才宝地一事。其实”西北奇才”这个称呼,还不是人们在于右任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给他的评价。早在于右任十七岁那年,他就凭借过人的天资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当时正逢叶尔恺在陕西主持学政,所以于右任几乎是一成秀才就迎来了一摞叶尔恺出的考题。

天寒地冻的,于右任也没什么心思好好作答,只是草草写了十多篇。结果这些文章让叶尔恺赞不绝口,连连夸赞”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作者奇才妙笔,可以自成一家”,最后还在文章旁留下”西北奇才”四字。

如今回看叶尔恺的四字赞美,既不好说是叶尔恺一眼就”看到”了于右任的未来,还是说于右任真的争气。总之,于右任最后成了中国从封建步入近现代的重要推动者。西北的山水,也能占这其中的一份功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