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都是我曾经佩服的牛人,
但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于其识见。
田英章先生认为写字应该不强求变化,要追求的是内涵的丰富。但其字的内涵却较为俗气,如同印刷字,全无高古气息。
可见在面对书坛不正之风前,他并没有找到很好的复古道路。
其所办的一届又一届培训班早已不以学欧为目标,完全变成田楷短期模式化生产营。
内容雷同的字帖,出了一本又一本,让我想起当年的李阳疯狂英语。
字帖与作品集不同,其模式化要求更高,因此越发像印刷字。这样的字流传越广,赚的钱越多,产生的抵触心理也会越强。
所以这一切都不禁让人怀疑,小田的事业究竟是为了传播书法,还是为了营销?
不由得不佩服田蕴章先生的眼界,蕴章先生大力疾呼莫学田,他更重的是身后名。
他的字更有韵味,但他知道多则滥的道理。
田家徒孙众多,虽呼吁莫学田而不听,究其原因也是为利耳。
当年学田的现在便带班授课售字了,可见学田的也是比一般人有“眼光”的。
田楷旋风至经已有多年了,那时候我们对书法的热枕是多么的淳朴真挚,可以说是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现在回过头来看,二田的书学观大体来说是正确的,但也有保守的地方。
其对功力的重视的同时,难免忽视了对高古与技法的丰富多变的追求,所以其推崇馆阁体却没有看到先天的弱点。
与田家溯流不同,卢中南溯源。
卢中南丰富多变,虽无田家弊端,但存在笔力较软的问题,可见缺乏溯流的学习不易学好古人。
在书法复兴的时代浪潮中,田家颇像是当年北宋中期古文运动前的石介、柳开。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时风,其理论
却
仍不足以引领时代潮流走向更辉煌的将来。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