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福寺半截碑》为唐代兴福寺僧人大雅等集晋王羲之行书所刊碑刻。此碑又称《吴文碑》或《镇国大将军吴文碑》。721年(开元九年)立于长安,徐思忠等刻字,菩提像一铺为居士张爱造。因出土时仅存下半截,故称”半截碑”,久弃置西安城南城隍庙中。明万历间,王尧惠见之,语郡守移至西安泮宫,始显扬于世。此碑存35行,残存每行23、24、25字不等,中空3行,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碑身两侧浮雕阴文花朵,一凤立于花叶,叶两边各立一人,下一佛骑兽也立于花叶。左侧佛向后,右侧向前,刻艺精湛。


《兴福寺断碑》与《集字圣教序》并列,作为现存的集字碑文中的御品是极其有名的,其书法风格与《圣教序》的严谨、精妙之品位略有不同,温和而悠扬,在高雅飘逸的气氛中,又带了些许质朴的感觉。


王羲之兴福寺断碑高清图


















,《兴福寺半截碑》笔法较怀仁集圣教序远甚,而碑文中有”开元九年”字样,疑其从圣教序诸刻中摹集,未见右军真迹,故其字精神筋力仿佛,生动不比怀仁。然其古淡之趣,历代书家均重之。此碑书法,用笔方面,王羲之的内撅和王献之的外拓,兼而有之,故既精敛又华滋,结字方面,字形方长,以长方居多,似欹反正,略有左低右高之感。纵观通篇,笔笔呼应,字字连贯,无断续处,亦无呆滞之处,给人一种笔不离纸,腕不停运,有通篇连贯的气势。颇具秀美雄健之势,王羲之的笔意俱在,故成为学习王羲之行书者的理想范本之一。今据初拓本影印,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欣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