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中被反复提到的蔡邕(yōng)、蔡文姬是谁?

《军师联盟》中曹丕辍朝,司马懿觉得有些无事可做。司马防开导起儿子司马懿,告诉他道阻且长。对于满朝群臣频频劝谏曹丕称帝,大动干戈,司马懿忧心忡忡。

父子二人俱认为,如今连年征伐满目疮痍,应当变法以修生养息。而达成目的的根本途径,司马懿将之寄托在士大夫阶层。司马防忍痛割爱,取出宝贵的蔡邕碑文,让司马懿将之赠送给钟繇。说目前蔡邕的书法,只有蔡文姬有。

蔡邕 书法

钟繇乍得佳礼,喜不自胜。不过,他也明白司马懿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遂直截了当地问其所求。司马懿对于宗亲关系和官吏选拔问题,征求钟繇的意见,并请求士族领袖钟繇带头上谏。

老滑的钟繇不愿成为出头鸟,从而得罪和先王出生入死的宗亲阶层。但是,钟繇还是给了司马懿忠告:朝堂之事,只可制衡,切莫掣肘。司马懿走后,钟繇不禁对儿子钟会感慨不已,认为司马懿绝非是池中之物,其胸怀之宽广所图不小。

钟繇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一代书法家,如此喜欢蔡邕的书法,可见蔡邕在书法上位置。

钟繇又是什么人呢?曹操执政,任侍中、司隶校尉。曹丕代汉,任廷尉,封崇高乡侯。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钟繇工书法,宗曹熹、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 书法

那么问题来了,蔡邕是谁?蔡文姬又是谁?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

那么,蔡文姬就是蔡邕的女儿了。在建安文人集团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就是历经磨难而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蔡文姬(约公元174―?)。她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陈留圉人。她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她幼年时,因其父被诬陷获罪,全家充军,在外流浪十余年,16岁嫁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卫仲道;不久因夫亡无子,回到娘家住。这期间其父因董卓事为王允所杀。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天下大乱,蔡文姬为羌胡军队所掳,留居12年之久,做了匈奴人的妻子,生下两个孩子。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把她赎回,再嫁给董祀,又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400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这就是历史上传为千古美谈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蔡文姬出生在文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能文善诗通音律。有件事情最能反应蔡文姬不同一般人的才华,蔡文姬从匈奴回到中原后,曹操想看蔡文姬家的书,但蔡文姬家的书在乱世中早就遗失了,蔡文姬看着失望的曹操,有些不好意思,就为曹操默写了400篇已经遗失的文章。

东汉公司越来越腐败,董卓专权后,匈奴开始南侵。蔡文姬被匈奴人掳掠到北方,许配给匈奴左贤王。二十三岁的蔡文姬受不了匈奴的风俗和习惯,一直希望回到中原,一想就是十多年,期间也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曹操跟蔡文姬的父亲是好朋友。曹操统一北方后,听说蔡文姬在匈奴想回中原,就用了千两黄金,把蔡文姬赎了回来,许配给一位叫董祀的文人。董祀正年轻,长得一表人才,熟读史书通音律,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曹操的婚姻许配很是不满意,平日里对蔡文姬流露出强烈厌恶和不满。蔡文姬本人一方面不得不面对丈夫的肆意侮辱,一方面又想着自己的儿子,神经开始衰弱起来,经常精神恍惚。

董祀犯了罪,按照法律应该杀头。蔡文姬为挽救丈夫,跑到曹操那里哭述,希望曹操能够网开一面。曹操看着蔡文姬,最终释放了董祀。董祀回家后,因蔡文姬救了自己的命,对蔡文姬的态度彻底改变过来。

两个人经过这件事情后,厌倦了纷繁的社会,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曲。后来两人干脆找了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居住下来,从此开始了SOHO的生活。夫妻二人长期的相濡以沫,终于让蔡文姬忘记了忧伤,在文学方面有了突破,在当时别具一格。

蔡文姬与董祀生了一个女儿,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养,最后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书房记专稿/转载联系书房记公号;关注我们的新媒体矩阵:书房记、IP影视汇、秦知道,听小编给你聊读书、谝历史、谈文学IP与影视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