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及其书法艺术

柳公权(778年-865年),

字诚悬,汉族,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

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后柳公权封河东郡公,亦称“柳河东”。

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

但惟悬瘦笔法,自成一格

后世以“颜柳”并称,

成为历代书法楷模。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

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

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

便吸取了颜、欧之长,

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

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他一生作品很多,

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

《冯宿碑》、《神策军碑》。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蒙诏帖》

此帖也称《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用笔雄健,气势豪宕。第一行“公权蒙”三字联绵出之,字硕大,笔力纵横,如见柳公权血气方刚,精魄四射。其后三行笔走龙蛇,曲折连环;行间大小错落,锋出则破空杀纸,游丝则刚柔兼济,气势一泻无碍。后三行,虽字由大而趋小,随手变格,转换出瘦劲面目,然而气脉贯通,豪气流荡至于终篇。

唐代书法承袭晋代,

造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二个高峰期,

唐楷更为后世树立了不二的典范,

初唐四家及中唐李邕、颜真卿先后登场,各立门户,

使楷书艺术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辉。

然而安史之乱以后大唐由盛转衰,

书学也渐显颓势。

当时学书者多宗颜体,

因少劲健之气,大多病于肥厚。

而柳公权出,“矫肥厚病,专尚清劲”

(引自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魏泰《东轩笔录》曾梳理了,唐代书法的大体风格走向:“唐初,字得晋、宋之风,故以劲健相尚,至褚、薛则尤极瘦硬矣。开元、天宝以后,变为肥厚,至苏灵芝辈,几于重浊,故老杜云‘书贵硬瘦方有神’,虽其言为篆字而发,亦似有激于当时也。贞元、元和以后,柳沈之徒,复尚清劲。”当时字书肥厚已成为通病、积习,亟待矫正,所以唐末柳公权、沈传师、裴休等一批书家,开始上溯唐初及北碑,将颜体的清雄与隋唐的刚劲相融合。在这之中数柳公权成就最大,当然也只有柳书,在兼采众美后脱胎换骨,清健独出于唐末书坛。

“柳体”的形成并非偶然,

因有前代书家的楷范,

柳公权可以任取诸家之长以为己用。

再者柳公权能潜心书艺也自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他自元和初擢进士第,

历经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

虽然官职不断升迁,

但始终以侍书学士的身份在朝,

这虽非其所愿,却成就了柳公权不朽的书法艺术。

他从年轻时就从事碑版创作,

至书名远播之日,

“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

(引自《新唐书·柳公权传》)

这给了柳公权大量的碑版创作机会。

当然反过来讲,在大师辈出的时代,

于前代光环笼罩之下再立新风何其难哉!

但柳公权做到了。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流传较少,

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柳书作品是,

敦煌唐拓《金刚经》孤本,

为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书,

史载其“备有钟、王、欧、虞、褚、陆之体”,

可见此时柳公权仍处在集古阶段。

1986年出土的《大唐迴元观钟楼铭》

是现存柳碑中最为完整的,

《大唐迴元观钟楼铭》,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石横置,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青石质。碑题为“大唐迴元观钟楼铭并序”,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铭文共41行,满行20字,共761字,唐开成元年(836)4月20日立,由当时名工邵建和镌刻,刀口清晰,颇近真迹。

柳公权《大唐迴元观钟楼铭》局部

柳公权书此碑时五十九岁,

点画和结构的处理已有自己的方法和格局,

“新体”呼之欲出,

而其六十四岁所书《玄秘塔碑》已标志着柳体的问世了。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楷书共28行,行54字。藏西安碑林。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柳体”形成以后,

柳公权并没有停止艺术探索的步伐,

他在创作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我们看他书写的每一篇碑志都有不同的风貌,

尤其晚年风格成熟以后,可谓一碑一韵致,

如《玄秘塔碑》的神清骨健、

《神策军碑》的端严雄迈 、

《高元裕碑》的儒雅含蓄、

《刘沔碑》的清刚劲挺,

其书法风格往往与碑文内容高度契合,

这也体现了柳公权精湛的书艺与极高的艺术修养。

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柳公权是唐代继颜真卿以后,

亮宝楼文博 | 颜真卿:千古一人,万世敬仰!

又一位书法宗师,

在唐末书学衰颓之际,

创造了唐楷的第三个高峰。

他上承二王及唐季诸家,

下启五代宋初群贤,

如北宋苏舜钦、欧阳修、黄庭坚等皆受其影响。

“柳体”对后世影响极大,

与颜体成为唐楷的最具代表性者,

是真正唐风的代名词,

宋代言书者无不尊颜、柳,

后代学习楷书多以“颜、柳”为本,

直至今日……

End

,666,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