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需求才会有出路

  电脑将取代硬笔而成为文字书写的主要工具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就像昔日硬笔取代毛笔成为书写的主要工具一样。任何事物的生灭有其内在的规律,所谓“应运而生”,“运衰而亡”,其“运”的核心就是“需求”。硬笔书写的需求都要消失了,人们忧虑、思考书法——以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汉字书写艺术的前景是很自然的。
  
  电脑时代的书法前景何在?这仍然取决于对书法的需求,如果没有现实需求,无论你怎么赞美它,都无法挽回它必然衰亡的命运。然而需求可以培养,可以创造。对书法的需求与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决策者对书法的认识和决策密切相关。
  
  今人与古人对书法和书法教育的认识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今人从实用出发,所以昔日用硬笔取代毛笔,今天用电脑取代硬笔。古人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书法是培养人、考察人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基础教育中,书法课开了三千多年;毛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也至少使用了三千多年。根据文献记载,书法作为考察、选拔官员的重要科目,也延续了近两千年。唐代以后,在考察、选拔官吏的时候,书法成绩的作用如同今天的英语考试一样,也是“一票否决”。不同的是,昔日书法成绩的“一票否决”,提升了士子和官员的素质,造就了古代书法艺术的辉煌和绵延不断的发展,而今天英语的“一票否决”,造成后果有目共睹。
  
  当前人们都在抨击“应试教育”,大喊“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多在搞“应试教育”,而“素质教育”只是喊喊而已,至今没有找到落实的途径。而古人十分高明,把书法作为培养人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书法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为什么书法可以培养人的素质?这是由书法的特质决定的。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学好书法至少有二难。
  
  其一,把字写漂亮了难。汉字是充满艺术性、充满美感的文字。象形文字的美是一望而知的。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艺术性可以和毕加索的作品《牛的变形过程》媲美(见图)。楷书虽然不象形了,但笔画、笔画搭配凝结了世间万物的美的规则,如形态、比例、匀称、对比、平衡、重心、节奏、韵律、变化与和谐,等等,要把汉字写漂亮,其笔画形态,笔画搭配必须符合这些美的规则,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
  
  其二,毛笔难控制。毛笔柔软,要想用毛笔写出长短、方圆、粗细合度的线条,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正因为毛笔难控制,把汉字写漂亮不容易,要学好书法,必须要有“五力”:持之以恒的毅力、专心致志的定力、细致入微的眼力、周密分析的脑力、准确表现的手力。没有这些素质的人是学不好书法的。但这些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培养的。《弟子规》上说:“字不敬,心先病。墨磨偏,心不端。”这种“直指人心”的说法不正说明古人用书法对培养人“心”的自觉性吗?
  
  书法对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远不止“五力”。
  
  在《亲子书法课堂》的讲座中,我用了一个比喻,说“书法是个宝葫芦”,它的内涵博大精深,因此,它对学习者素质的培养是全面的。
  
  书法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美:不同字体、不同形象、不同风格的美;书法中充满了哲理: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线条的粗、细、曲、直、方、圆、长、短;结构上的险绝与平正,疏朗与茂密,大与小,墨色上的深、浅、干、湿等等,充满了对立的矛盾,同时又充满了和谐统一。书法中有品德、有文学、有各种丰富的知识……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吴全德教授在《亲子书法课堂》中说:“毛笔书写是三维的,学习书法可以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素质。”少年儿童学习书法看得见的收获是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而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收获更多,更大,更有意义,只是由于缺少研究,我们还不能认识而已。
  
  2006年9月,我们在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土桥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招收了一个教学实验班(一年级共有三个班),计划进行为期六年的实验。在实验班中,不仅书法是每天的必修课之一(每天一节),语文作业也用毛笔书写。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毛笔的运笔技巧和结构的基本原则,不仅在汉字书写上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在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变化:活泼好动、精力不容易集中的同学慢慢地静了下来,能够专心致志地写字、听讲;思维活跃,初步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当看到某个字写得不好看时,很多同学都能够分析其中的道理。随着书写的进步,自信心明显增强了。
  
  教育,尤其是启蒙教育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项实验的时间还不长,其真正的效果要等数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我们希望通过实践能够再次证明书法在培养人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如果实践的成果能够使人们重新认识书法,能够把书法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培养人的素质)和升学考试(考察人的素质)的重要科目之一,那么不论电脑如何发达,书法前景都会是一片光明。
  
  本文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