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里巎巎《李白古风诗卷》的临摹

文 / 王志安

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康里人。康里即汉代的高车国。其祖父燕真服侍元世祖忽必烈,征战有功,受到重用。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为元世祖、元成宗朝的名臣,对汉文化领悟颇深。康里巎巎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博通群书。曾任秘书监丞、礼部尚书、监群书内司、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等职,不但亲览元内府的书画收藏,而且直接参与元朝文化制度的规划。他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促进蒙古统治者汉化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康里巎巎的字既有很深的功力,又有劲健清新、纯净洒脱的神韵。《书史会要》认为他“正书师虞永兴,行草师钟太傅、王右军。笔画遒媚,转折圆劲”。以墨迹看,他广泛吸收了晋唐名家及本朝赵孟頫之长,最后形成个人风格。其善以悬腕作书,行笔迅捷,笔法遒媚,线条极为流畅,字形较长,风姿舒展挺拔。在当时整个元朝都为赵孟頫圆熟书风笼罩之下能闯出一条别样的艺术道路,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明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元末明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记录:“江浙平章子山公,书法妙一时,自松雪翁之后便及之。尝问客:‘有人一日能写得几字?’客曰:‘闻赵学士言,一日可写万字。’公曰:‘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

日书三万字而不懈怠虽有吹牛的成分,但由此可见康里巎巎写字速度之快。

《元史·本传》云康里巎巎:“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

在元代,其书法与赵孟頫齐名,世称“北巎南赵”。

康里巎巎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元代书坛,其留下的墨迹不多,但他的书法对元末明初的书坛,却产生很大影响。宋濂、宋克、解缙及后来的文徵明,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他书法的长处。

康里巎巎草书《杂诗卷》,纸本,行草,纵35.3cm,横393.4cm,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作由《自作七言古诗》《李白古风诗卷》《唐人绝句六首》拼接组成。本次选临的是《李白古风诗卷》。

康里巎巎《李白古风诗卷》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故人,年年桥上游。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落”)上阳西,余辉半城楼。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落“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黄犬空叹息,绿珠成怨雠。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闲书太白一诗。子山识。

这件作品和他的其他作品略有些不同,风格独树一帜。后有文徵明、张雨之跋,其中文徵明跋:“此书出入规矩,笔笔章草,张句曲(雨)谓与皇家而下相比肩,信哉。时人但知其纵迈超脱,不规摹前人,而不知其实未尝无所师法,观此帖可考则已。”可见评价之高。

古人的书法评论都以褒扬为主,个人感觉文徵明给的评价还是过于高了些。本件作品抄录李白的古风,估计是因为他书写速度过于迅疾,所以字句有多处遗漏,但值得肯定的是康里巎巎突破性地将章草、今草二体加以合成,创造出一种新的草体风格。他的作品在古雅的特点上增添了豪迈爽利之气,并且有意模糊章草与今草的界限,获得了既古朴又流美的效果。

此作是章草、今草的杂糅,使用的毛笔应该为长锋硬毫,线条劲挺而锐利,很多撇画都急速直出,如“人”“与”“犬”等字;“戈”钩也是飞流直下,如“戏”“夷”等字;最后一笔也往往用力一挑或者一顿,多为露锋姿态,不回收,如“花”“逐”“游”等字,大有一去不回头之势,但也略显单薄。唯其捺画多有章草笔意,出锋厚重增强了作品的古拙逸趣。

多数字呈纵式,结体瘦长,因其书写迅疾之故,程式化倾向会比较严重,如“桃”“桥”“楼”等字的偏旁基本相同。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书写速度是康里巎巎引以为傲的优势,但也成为其书简单、机械、草率的症结。很多情况下风格是辨识一位书家个性书风的依据,但风格又是双刃剑,过了就成为习气了。康里子山这样的书写难免会显得有些刻露,因此我们在借鉴性创作的过程中要把他坏的习气去掉,而要让线条更厚实丰腴一些。

王志安临康里巎巎《李白古风诗卷》

王志安以康里巎巎《李白古风诗卷》笔意创作的作品

【书法报生活馆推荐】

《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5本套装 ,包含黄自元、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科学性的分析了楷书的间架结构,书法入门蒙本,学书之人案头必备。

《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5本套装 ¥80
购买

点击下方,进入【书法报生活馆】,更多选择,更多收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