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书法家李邕及其书法赏鉴

李邕《晴热帖》(局部)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唐代书法家。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李白之狂,独步古今,令后人追慕不已。年少轻狂的李白,刚出道,名气尚微,去拜访名震当世的李邕。李邕也是狂傲出了名的,对李白却不以为然,李白颇为忿闷,赋诗(《上李邕》)一首留给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虽心有忿闷,对李邕也是很为敬重的,在后来的诗中多次提到李邕,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君不见李北海(即李邕),英风豪气今何在?”

李白写这首诗时,李邕已经被奸相李林甫诬告陷害,被昏君唐玄宗派人杖死。李白自己也被这对狼狈为奸的昏君奸相逐出长安,治国安民的抱负已被腐败荒淫所击碎,可以说对李邕是惺惺相惜了。

“英风豪气今安在?”这一问,问得好,问出一个千古难题:人间正道何其难?

纵观李邕(675-747)这一世,虽宦海沉浮,却傲岸不鞠的,一直保持一种光明磊落、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他弹张昌宗之党,诤谏中宗之失,斥郑普思之邪,劾武三思之罪,驳韦巨源之谥,辩姚崇之冤,在武后、中宗、玄宗面前都敢于犯颜直谏,义正词严,使当时“奸佞切齿,诸儒侧目”,不为俗众所容。

木秀于林则风摧之。李邕铮铮傲骨,得罪了许多人,他时在朝庭为官,时又被贬地方为官,在地方为官的时间长达三十四年。其中有一次是被贬到海南来。

《旧唐书》卷一九0中《文苑中·李邕传》载:李邕,“唐隆元年,玄宗清内难,召拜左台殿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又贬崖州舍城丞。开元三年,擢为户部郎中。”舍城县位于今海口(原琼山)境内。据海南师范学院副教授李勃考证,李邕被贬为崖州舍城丞当在711-713年间。

李邕被贬海南,对海南的文化教育有何影响呢?目前我还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我只是想,一颗灿烂的文化巨星,流落到海南,多少会撞出一点火花吧。

李邕以诗文、书法冠于当世,尤其以书法成就最大。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初唐时书法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行诸体亦别开生面。盛唐时期的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摆脱了王家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和张旭、怀素等大家,别在楷书和狂草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行书则以李邕为其冠冕。  李邕的字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尢著。

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名重一时。后人也多采用行书写碑。李邕书法的个性特点比较明显,字体左高右低,笔力遒劲舒展,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反对机械地摹仿,提倡创新,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叶有道碑》、《岳麓寺碑》、《云麾将军碑》为其代表作。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李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旧唐书》卷一九○中《文苑中·李邕传》载,“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好个李邕,光靠帮别人写碑文,就成为大富翁,难怪他如此特立独行、“恃才傲物”了。

在李邕存世不多的碑刻中,最令世人推崇的是《岳麓寺碑》,此碑现存今长沙岳麓山公园内。该碑笔力凝重雄健,气势纵横,如五岳之不可撼。运笔博采魏晋及北朝诸家之长,结体纵横相宜,笔法刚柔并施,章法参差错落,化柔为刚,如行云流水。北宋黄庭坚评其:“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夫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清孙承泽说:“《岳麓寺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一世。北海奇人,故所书尔尔。昔俞仲蔚谓此碑胜《云麾》,必有所见也。北海书宋初人不甚重之,至苏、米而稍袭其法;又至赵文敏,每作大书,看意以拟之矣。”后起书法大师,如苏轼、米芾、赵孟頫等都沿袭其法。《麓山寺碑》轶传“黄仙鹤刻”,黄仙鹤即李邕刻,黄仙鹤为李邕的化名。由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撰文、书写、并镌刻,且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世称“三绝碑”。

我曾经匆匆游览过岳麓山,却无缘见到此碑,想来真是憾事。想起多年前写的一首新绝句《忆游岳麓山》:“书香卷着英魂弥漫,枫火烧满山。爱晚亭中访杜牧,谁敢论独楚有才。”

岳麓山有爱晚亭,源于杜牧诗:“独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为京兆(现陕西省西安市)人,非楚人。在岳麓书院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是不服气,故赋有此诗。而在楚地留下“三绝碑”的李邕,也不是楚人,而是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这使我想起了清朝时的海南人张岳崧考中探花,嘉庆皇帝为海南能出探花而发出“何地无才”的感慨。

“何地无才!”说得真绝。

我曾经出差上海,在坐出租车时,司机问知我们来自海南,说:“我看你们不像海南人。没有看见你们长尾巴啊。”也许他是开开玩笑,但我听来,颇为感慨。世人眼中的海南人,居然还要有尾巴!连海南人自己也常常说,海南向为蛮荒之地。真是这样吗?

今天的海南,落后于国内一些地方,是事实,但海南自古以来,一直有着灿烂的文化,这一点,了解的人又有多少?海南从汉朝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一直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并且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到了明朝,更是涌现了以邱浚、海瑞、钟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的杰出人才,民国时期也出现了以陈序经、颜任光、范会国等为代表的许多影响中国的人物。一个蛮荒之地,能够这样吗?

海南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其中重要的是一大批的贬官带来的。这些贬官,我们最熟知的就是“五公”加上苏东坡。其实,李德裕来海南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而不为世人所知的李邕,在海南住的时间,比李德裕还要长。他作为一个文化人,对海南的文化,相信一定会带来一些影响的。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不得而知罢了。

要知道,一颗流星划过天空,也会照亮天空,何况是巨星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