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草书赏析

于右任草书赏析

于右任(1879年-1964年),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以字行,陕西三原人。二十岁时以岁试第一名补廪膳生。督学使叶尔恺对于右任应试文章颇为激赏,有“西北奇才”、“入关以来未见第二人”之誉。

于右任中年开始研究草书,对各代章草、今草大家无不潜心研究汲取精华。经过含辛茹苦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风格,成为现代草书大家。

他的草书笔画简单,形态优美。几乎笔笔中锋,精气内蓄,墨酣力足,给人以饱满浑厚的感觉。在张癫狂草的连绵之势之外,另有一番妙趣,观章见阵,气清意朗,笔意灵转,缠绕洒脱。在一种看上去十分随便不经意的把握之中,获得一种奇绝的、从容大气的效果。

于右任草书美学观

于右任的草书作品体现了他的美学思想,他认为:“古人论画,谓其无定法,而有定理,吾谓书道亦然。法与理异,法可因人之习惯秉质为转移,理则心同而皆同也。”他从研究“先贤论作书之理”出发总结自己艺术实践“经验所得”,提出了对草书书法理论的几点总结,从正反两方面梳理了其书法审美观念:

一、意在笔先。作为以意象为其本质特征的书法艺术,“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立象”是为了“尽意”。意先笔后,千古之理。

二、万毫齐力。从强调用笔,笔势的沉着痛快提出了万毫齐力、中锋用笔的要义。

三、变化。点画之间须有变化,方能避免“状如布算子”之嫌。“平正”为主体,而追求“险绝”是中国书法对结字、字势极高的审美要求。

四、应接,是书法作品中气息连绵与贯穿的审美要求之一。他从姜白石“论字之血脉”出发,指出姜氏所谓“血脉”即“意连”亦即“应接”,而以“血脉”拟之,于义尤险。

(图为于右任草书五言联)

于右任《标准草书》的贡献

从“草书社”成立到1936年的4年间,于右任主持以改革文字“迅速适用”,利于国家建设为目的,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标准,在今草基础上对历代草书加以总结,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标准草书》。其贡献有三:

一是从历代草书作品中精选集字,标明出处,为草书建立了不仅限于《说文》,亦不同于楷书的“部首”,给形体无定的草书定了型,具有文化开创意义的学术成果和超越时代的学术价值。

二是将历代草书作品“偶加排比”建立符号与代表符号,使习草者能掌握规律触类旁通,于平易中得前人所谓“草书妙理”。探讨归纳出草书形式美规律,把中国书法草书形式美提升到了艺术理论层面。

三是总结归纳草书书理。在《标准草书·自序》中简述草书发展史,提出对草书“字理组织”符号功能的研究。其中最有文字学、书法学研究价值,最能道破“草书妙理”的是千字文后附的《标准草书凡例》和《标准草书释例》。

(图为于右任草书七言联,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书法家们,有手稿给寄点我自己装裱挂房子里呗,启功的书法有于的影子,对各代草书进行潜心研究汲取精华是这样的结果吗?我不看好。,转发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