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书法家到了晚年,由于身体状况的下降,体力不支,往往会影响到书法笔力的发挥。我们来看看王羲之生前最后的书法作品是不是也会这样?

有资料显示,王羲之写的七十帖,是王羲之59岁时的书法作品,也就是王羲之寿终那一年写的。(注,七十帖是王羲之十七帖中的一帖,非笔误)

王羲之的草书七十帖

王羲之的身体不好,59岁那一年应该是身体最差的那一年,59岁那一年王羲之写的七十帖却遒劲十足,书法线条流畅而飘逸。

我曾经一度怀疑七十帖的创作时间,59岁,一位病怏怏的老人(王羲之)怎么可能写出如此遒劲流畅的书法作品。

但事实就是如此,连王羲之本人也在七十帖中写到自己已是“年垂耳顺”,耳顺之年指的就是60岁左右。

由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书法遒劲靠的不是体力,而是笔力。王羲之笔力十足的秘密是什么?

王羲之

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王羲之笔力十足的秘密就是这6个字——善笔力者多骨。

而字中写出骨,与你的体力大小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为什么王羲之在耳顺垂暮之年,还能写出笔力十足的书法的原因。

怎么才能写出书法中的“骨”?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说过一句话,“作书须提得起笔”。有的人写字,笔一按下去,就不愿提了,这就会出现“不善笔力者多肉”的情况,董其昌称这种情况为信笔。

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卫夫人

结束语:

笔力从来就和体力无关,如果有关,那举重运动员个个都是书法家了。本文拿王羲之垂暮之年的书法作品做例子,目的就是为说明一个问题,书法遒劲只与笔力有关,与体力大小没什么关系。

那些在写书法时,如表演武术一般,震耳欲聋,都是伪书法。真正的书法是心平气和,力从笔出,而不是跺着脚,力从口出。

原创作者:墨虫

,七十帖还是十七帖?,卫夫人真漂亮。,松到极致,力随心走,转发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