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母帖》—一个哀痛摧剥的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初任秘书郎,后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世称王右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奠定了书法的审美体系。
  帖中故事

《姨母帖》集于《万岁通天帖》中,《姨母帖》为其中第一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万岁通天帖》收录了王氏家族七人十帖,由王氏后人王方庆献给唐朝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命人临摹后,将原帖归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王氏后人并没有将真迹保存下来,最终留存至今的是唐摹本。王羲之书法珍宝早不存于世,此摹本中所收录的王羲之作品是唯一最接近真迹的墨宝。

姨母帖

《姨母帖》共计42字,为王羲之得知其姨母离世消息所写。王羲之姨母卫夫人,
东晋著名女书法家
。卫夫人投靠王家,携其子(李允)与姐妹同住,姐妹二人感情深厚。身为姨母不仅在生活上对王羲之悉心照料,更是注意到王羲之的天赋,成为他启蒙老师。恩师离世,王羲之悲痛不己,通过这封手扎,我们能感受到他当时悲痛的情绪。


字帖内容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释意: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突然遭遇姨母去世的哀事,心中被哀痛所摧残,悲痛之前不能自已。奈何、奈何哀痛在心中反复涌现,凄惨之情充塞胸中,已语无伦次。王羲之,顿首再顿首。

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王羲之当时悲痛的情绪。从字体风格而言,《姨母帖》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属于”过渡型”的书体它对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