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据说被李世民兰作为殉葬品已永绝于世。当前流传的都是各朝名家摹本或刻本,比较出名是唐摹和宋刻。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都有临本传世。原圆明园“景自天成”的八根石柱刻有七个版本的历代名家临本加乾隆临本,史称“兰亭八柱”。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