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及其作品

东晋大书家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山东临沂人。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书史上一直把他父子二人并称为“二王”。王羲之一家数子均诸书法,唯独王献之最具秉赋,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从而也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字在笔势与气韵上要超过其父,米芾称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即是指在草书上的“一笔书”狂草。他还劝其父“改其体”,足见其书艺创造上的胆略,不愧被后世褒称“小圣”。

王献之起家州主簿、秘书郎,后转秘书丞。他原与郗昙之女、自己的表妹郗道茂结婚,后被选尚新安公主,当了东晋简文帝女婿,不得不跟郗道茂离婚。他曾书写曹值的《洛神赋》十余纸,寄托对郗道茂的思念。

王献之成了附马都尉之后,仕途通达。卫将军谢安因“钦敬”他,请求朝廷以他为自己府中的长史。接着授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去职后,王珉断任,世人因称他为“大令”,王珉为“小令”。

王献之小时即开始学书。著名书法家卫夫人赐给他一篇自书的《大雅吟》,父亲王羲之暗暗从后掣其笔,未能掣动,赞叹说:“此儿后当复有磊名”。还有一次,他在壁上书写方丈大字,观者数百人,王羲之“甚以为能”。王献之不仅工书法,亦善丹青。桓温曾使其书扇,墨误扇上,王献之就墨的斑点,画了一头杂色母牛,体神甚为生动。

王献之书法兼精诸体,尤善行草。他师承张芝、王羲之,所书《洛神赋》颇似父风。也又勇于创新。早年即劝其父“改体”,认为古法“局而执”,“事贵变通”。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出了“破体”,形成了“行楷”、“行草”等新体。他还创造了草书的“一笔书”,即在一幅作品里,所有的字要气脉相通,似一笔写成。

王献之书风劲俊豪迈,铙有气势,对后世影响极大,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的并将他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合称“四贤”。唐以后的书法名家如虞世南、李邕、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赵孟頫等,各从不同的方面借鉴和吸取了他的书风和笔法。献之传世的书帖,行书有《鸭头丸帖》、《地黄汤帖》、《九日帖》、《鹅群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赋(玉版十三行)》,草书有《中秋帖》、《侍中帖》、《奉别帖》、《送梨帖》等。

书艺之外,王献之亦擅属文。《隋书.经籍志》著录其文集10卷。《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收《桃叶哥》3首,传为他送其爱妾桃叶渡江所作,历代为人传诵。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

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