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为董卓的死叹息,竟因此遭到杀身之祸,他与董卓的关系如何?

董卓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这个在史料中的记载比比皆是,简直罄竹难书。在董卓终于被扳倒的那一天,长安百姓简直像过年一样。而且董卓这种罪大恶极之人也有特殊的处理方式,董卓的尸体被摆在大街上,守尸的官吏给他点了天灯;袁氏门生又把他挫骨扬灰。

据说后来李傕、郭汜等人杀回长安,把董卓的一些”焚尸之灰”放进棺材里下葬,又发生雷阵雨,把董卓的墓地给劈了,水把棺材又流了出来。当然这个就有点传奇了,像是史家的杜撰。

不管怎么说,董卓在关中的统治明显不得人心。不过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董卓被干掉,也有一些人表示出了惋惜和哀痛。董卓的主簿田景向董卓的尸体扑去,大概是像《三国演义》中蔡邕的表现那样伏尸痛哭一番,结果被吕布干掉了。而历史上的蔡邕倒表现得倒没有那么激烈,只是叹息一番,也惹来了杀身之祸。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图片[1]-蔡邕为董卓的死叹息,竟因此遭到杀身之祸,他与董卓的关系如何?-好字无忧

董卓强行征辟蔡邕


其实每次看董卓控制朝政这段历史,小编都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董卓进入洛阳,后来迁到长安,他的种种行为都十分残暴,比如废立皇帝;毒杀刘辩、何皇后;欺侮皇室;残杀百姓和大臣,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打算长期控制朝政的权臣的形象,倒像是抢一波就走,一锤子买卖。

这也是董卓后来死于内部政变的重要原因。其实王允和吕布联合刺杀董卓已经是第五次了,哪怕吕布这次也失败,那么还会继续下去,董卓的残暴行为就意味着他在朝中根本无法立足。

而另一方面,董卓也知道人心的重要性,重用了很多名士。这和董卓的残暴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实际上的效果并不太好。比如刘岱、韩馥、孔伷、张邈等人都是他派出去的,结果都成为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的成员;在朝中也任用了很多名士,比如荀爽、陈纪、韩融、周珌、伍琼、郑泰、何颙等人。不过其中也有很多人反对董卓,暗中策划政变,只不过都没有成功。

蔡邕是一个名士,而且是被宦官势力排挤的名士。蔡邕和司徒刘颌不合,蔡邕的叔父蔡质和将作大将阳球不合,阳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加上蔡邕曾经给汉桓帝上书,里面有对程璜不利的言论,也弹劾了一些其他人。这封书信本来是秘密给汉桓帝的,但是被宦官曹节看到了,泄露了出去,更导致程璜对蔡邕的仇恨。蔡邕受到程璜的构陷被流放到北方,居住在并州五原郡安阳县。

不久蔡邕得到赦令,但是他太过孤高,五原太守王智送行蔡邕,却得到了蔡邕的轻视。王智是中常侍王甫的弟弟,又利用自身的关系构陷蔡邕对朝廷不满。蔡邕只能到江东之地避难。董卓起用蔡邕是看中了他的名望,方式却还是强硬的军阀手段,用生命威胁蔡邕。于是蔡邕只好返回洛阳。

图片[2]-蔡邕为董卓的死叹息,竟因此遭到杀身之祸,他与董卓的关系如何?-好字无忧

董卓与蔡邕的关系


董卓先后任命他为祭酒(大概是博士祭酒或者侍中祭酒)、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迁蔡邕为巴郡太守,但是没有上任又成为侍中、左中郎将。按《后汉书·蔡邕传》的说法,董卓对蔡邕的态度很是不错,”甚见敬重。”

那么董卓和蔡邕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董卓对蔡邕的一些话还是听得进去的,蔡邕在心中也是偏向于汉室的。在史料中记载了这么几件事情。

董卓的一些部曲建议董卓自比姜太公,自称尚父,董卓向蔡邕询问,蔡邕的意思是等到董卓平定关东联军,就是袁绍、袁术、刘岱、韩馥、孔伷、张邈、张超、曹操、桥瑁、孙坚、王匡、刘备、张燕等等人之后,再以尚父自居。表面上蔡邕支持董卓干翻关东联军,实际上还是拖延董卓。

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六月发生地震,在古人眼中灾异往往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就是儒家主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董卓询问蔡邕,蔡邕又使用”阴盛侵阳,臣下逾制”的解释,让董卓从”金华青盖”的车驾改为皂盖车,降低乘舆的标准。

在董卓打算废立皇帝,树立权威(可能还有断绝何太后参政基础的原因)的时候,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对,比如尚书卢植。卢植认为少帝刘辩没有大过,不应废黜。董卓当然不管这些,打算杀死卢植,也是蔡邕劝止。

这件事是在《古今刀剑录》中,而非正史,所以真实性存疑。董卓在少年时期种地的时候找到一把宝刀,一直留在身边。他询问蔡邕(这里把蔡邕的官职都搞错了),蔡邕说这是项羽的佩刀。小编认为如果这件事可信的话,蔡邕虽然表面上暗示董卓是霸王的角色,但是霸王终究是被刘氏消灭。

总体上来说,董卓听从了蔡邕的很多建议,当然也有很多事情不听从蔡邕。蔡邕本人是被董卓强逼入朝为官,不愿意支持董卓。蔡邕还有”东奔兖州”的想法,和袁绍、曹操一样逃出来,但是由于他的名望太盛,走到哪里都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也就放弃了逃跑的想法。

图片[3]-蔡邕为董卓的死叹息,竟因此遭到杀身之祸,他与董卓的关系如何?-好字无忧

蔡邕为董卓叹息


虽然蔡邕的一些表现是心向汉室的,但是董卓对他有知遇之恩,而古代士人的忠诚不仅仅是对最高统治者,还包括对自己有提拔之恩的人。

比如程畿反对庞羲背叛刘璋,却劝说儿子程郁帮助庞羲,因为程郁作为郡吏,是被太守庞羲提拔上来的。只不过在汉室的大义与董卓的私情相比,蔡邕无疑要忠诚于汉室。而董卓被刺杀后,蔡邕也表示出了惋惜之情。

这个动作被王允捕捉到了。王允在刺杀董卓之后的表现是”每乏温润之色”、”不循权宜之计”,性情比较刚正、严肃。蔡邕为董卓这种人叹息,无疑会触怒王允。王允立刻将蔡邕收押治罪。蔡邕乞求对自己施加肉刑,保留性命完成《后汉记》。

这个时候蔡邕的名望仍然很高,有很多士人为他求情,王允却认为蔡邕这样的佞臣写出来的史书也是秽史(担心自己的传记不好),坚持不赦免蔡邕。最后蔡邕死于狱中。总的来说蔡邕对董卓的惋惜之情其实却是不应该,不说董卓的行为如何残暴,蔡邕本身也是被董卓强迫征辟的,但是蔡邕仅仅因为叹息而被王允囚死于狱中,也未免太过于分明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古今刀剑录》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