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之死始末到底是什么样的,裴松之狠批“《后汉书》”却无结果

上一篇顺序精读的文章小编写了董卓在迁都长安后的部分暴行,本文中要继续按照顺序描写董卓被诛杀始末,趣闻等。同时将蔡邕被杀的始末进行分享。

本文主要内容有:董卓遇刺始末;蔡邕被害始末。

一:董卓遇刺始末

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和董卓将领吕布三人共谋诛杀董卓。关于董卓和吕布的矛盾小编之前在貂蝉相关文章已经清晰体现,大家可参考小弟以前的文章。

董卓

有了准备,还差机会。三人并未等多久,当时献帝偶染小疾,修养几日龙体康健了,于是就在未央殿举办大型庆典,而董卓等众多大臣都来参加。当时吕布找到了自己的老乡李肃,率领十几个亲兵,冒充把守掖门的士兵,而吕布呢,怀中揣着讨伐董卓的诏书。等董卓来到掖门准备见皇帝时,李肃等人突然出现控制住了董卓。董卓惊呼吕布何在,但是身旁只有吕布冷冷的声音传来“有诏”。最终,吕布杀掉了董卓并且夷灭三族。曾经有一位主簿叫田景的想要接近吕布的尸体,也被吕布杀死,总共加起来共诛杀三人,闻讯而来的董卓兵马都不敢有异动了。

正史记载大概就是这些,不过还有补助资料更有意思,说不定董卓早发现一些预谋会免死。

根据《英雄记》记载,当时有个“谣言”充斥在长安城,原文为:“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而且还曾经有人创造董卓逃跑的歌谣。也许这些没有入卓耳。有一次董卓与道士交流,某位道士给董卓写了一个了吕字暗示他,但是董卓居然没想到跟董卓有关。

董卓在去往朝会(被杀之地)的路上,吕布一直引导马匹行动。但董卓的胯下马因此停滞不前,董卓生疑就想要离开。吕布焉能放走董卓,于是就苦劝,董卓临时又加了防护甲才勉强同意。

董卓被诛杀后,那一天日月清净,甚至没有一丝风,似乎在为春天而庆祝。

很多人会问,董卓的亲戚呢?董卓的亲戚如果在董卓不会轻易被杀的吧?可惜,董旻和董璜等宗族和老弱都在郿坞享乐呢,最终这两个人也被砍杀。董卓有一个老母亲,已经九十高寿,这位老母亲走到了坞门(和现在的不是一个东西)说:“乞脱我死”,但还是被斩杀了(夷三族)。

总的来说,长安的士兵庶民都进行大规模狂欢,很多曾经附庸在董卓手下作恶的都被抓起来杀掉了。

二:蔡邕被害始末

蔡邕这个人我也不介绍了,他的贡献很大,贡献在哪也请自行理解学习(不熟悉的看这篇文章也没什么用)。蔡邕在董卓伏诛后,曾经和王允一起对坐谈事。蔡邕听说董卓已死,就发出了为其叹息的言论。也许是已经将政治斗争看破的人也看破了这个世界。

王允

王允就责怪蔡邕认为董卓是国家之贼,弑君且残害臣子,天地共怒,人神共愤。你现在是臣下,世受汉恩,皇帝危难的时候不曾出手,董卓遭受天谴,你还同情他?于是王允命令廷尉将蔡邕抓起来。

蔡邕却跟王允道歉,态度三百六十度大转弯,不过蔡邕并不是求情,而是求死。

蔡邕认为,自己虽然不忠,但是能够识大义。自己平生也更不喜欢听到历史上的安危之事。都赖自己,不小心犯下了背弃国家倒向董卓的错误。当时自己狂妄的状态,实在荒谬,请求用自己的生命来继承汉史。

公卿们得知蔡邕求死,都请求王允放过他。不过王允认为,有武帝杀司马迁的前车之鉴,何况现如今国祚衰颓,军事混乱,如此紧要关头千万不能让佞臣在年幼的皇帝左右,以至于让我以后饱受诽谤(略有一点点自私)。最终王允决定杀死了采用。

裴松之认为,这一段记载情理不通,应该是谢承的妄记。并且裴松之根据蔡邕的请罪和王允的辩论词进行依次解析作为自己的论据。

根据《张璠汉纪》记载,早些时间,蔡邕名满天下,来到朝廷后皇帝的宠臣和那帮太监都不喜欢蔡邕。蔡邕感到恐惧后亡命天涯,总共在外待了十年。董卓进京被封为太尉后,召蔡邕进京,官职是侍御史治书。结果才过了三天就将蔡邕提拔到了尚书,没过多久就被皇帝封为巴东太守,但是董卓没有让他去地方,而是留在宫内做侍中,到了长安为左中郎将。

蔡邕

董卓非常重视蔡邕的学问,对他非常好。每次朝廷一出了什么事情,都会命令蔡邕起草文章。

王允要杀害蔡邕,很多名士都为他说情,王允后悔想要追回,但为时已晚,蔡邕已经被冤杀。

综上所述,本文描写了董卓被刺杀的始末和王允被杀害始末。董卓已死,其实并没有根除祸患,权臣的地位是令人流口水的,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希望持续关注小弟接下来的文章。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由全网统一账号:“只聊三国”原创。对汉末三国西晋正史感兴趣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未经书面同意禁止转载或镜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