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七八年前,偶然间看到了一本字帖,从此以后就迷上了书法,中间走过许多弯路,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这几年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全是我的亲身经历与亲身感悟,希望能让大家从我的体会中得到一点启发,不要像我一样,走了不少弯路。本人水平有限,仅供有兴趣的初学者参考,欢迎交流指正。
我从2012年迷上书法的,首先,我要强调一点,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书法,就把它想得很神秘,认为那是文人骚客,满腹经纶者干的事,想象成纯粹的艺术,觉得非常的高大上,认为搞艺术的就一定需要天赋,而自己这样一看就没有天赋,所以就吓退了不少初学者。我刚拿起笔练习的时候,天天被朋友嘲笑,就你这屌样,半点天赋没有,字写得跟鸡爪儿趴得一样,你还玩书法?当我下苦功夫,练了几年,小有成就的时候,他才没有再嘲讽过我了,而且也终于认可我了。而几年的苦坐冷板凳,才让我明白我们普通人,要想写得比较好,甚至更好,根本都还到不了谈天赋的时候。所以不要先被天赋吓住,先练,干就完了,光想那么多干啥?上来就谈天赋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扯得太远了,最容易吓跑初学者。所谓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汉字的法则,遵循了这个法则,字就好看,不遵循,就难看。就是这么简单,不用搞那么神秘,后来中国书法传入日本国,其称之为书道,传入韩国,称之为书艺,都没有书法这个名字好,言简意赅。
我最开始练字的时候,完全是凭着兴趣热情去的,那时也不懂书法,也不知道什么是临帖,也没拜老师,所以常常就是自己随便写,虽说买的有字帖,但都是临几个字,就信马由缰的自己闭门造车起来了,看上去满纸龙飞凤舞,其实压根狗屁不通。根本不知道要从字帖中吸取营养。完全摸不到门,就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年,纸笔倒是用了不少,可根本没有进步,而且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不好的书写习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肌肉记忆中形成痼疾,直到现在都还有残留。后来的我每每回忆起最开始这几年的经历,都十分懊悔,一声叹息,感觉白白浪费了几年时间。于是,后来的我开始请教老师,网上看书法讲座的视频。记得那时在工厂里面上班,每天从早到晚的忙,非常辛苦,我每次下班后都会在宿舍里看书法讲座的视频,中午吃饭的一个小时也会利用起来,再加上平时放假了请教老师,跟老师学习,终于有了一点点进步。
那如何才能学好书法哪?就我这几年的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坚持。我觉得学书法,尤其是初学者,最重要的当然是坚持,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更不能一曝十寒,对于很多人来说,坚持是最难的,要耐得住寂寞。那如何坚持呢?1.固定时间。我是每天固定个时间,一般都是中午吃完饭的个把小时和晚饭后的个把小时,因为当你固定一个时间并养成习惯之后,到了这个时间,身体和大脑就会自然地提醒你,现在这个时间我该做什么事了。我的建议最好吃完饭休息半个小时再练字,那样对胃好。我长期就是吃完饭就写,结果上次去医院做胃镜,得了慢性胃炎,天天都胃胀的难受,很痛苦的。2.兴趣。书法不同与别的艺术门类,有的门类可以十年磨一剑,但书法十年还不够磨一剑,它可能需要你为之付出终生去努力。书法它的周期非常的长,需要长期的正确的练习。要苦坐冷板凳,如果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的,如果有了兴趣,就会尝到乐趣,便是苦中作乐,也不觉得苦了,所以兴趣很重要,而兴趣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并不是说一定是天生的,很多人对一些事也没有兴趣,但是通过慢慢地培养接触,和深入地学习了解,是可以产生兴趣的。并不一定第一眼看见一件事认为不感兴趣就彻底地否定它。3.心态 。要用平常心对待,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比如本来打算晚上练字的,结果因为有事而耽误了,长此以往,就会给不少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更容易紧张焦虑,认为这段时间有事耽误了没练,水平肯定下去了,如果这段时间练了的话,现在肯定要写得好看得多,唉,太可惜了!算了,耽误这么长时间了,不练了。这样就容易造成坚持失败,所以要用平常心对待。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练一天的字就有一天的进步,还有一点就是心态要平和,不要着急,既然知道了书法就一个周期非常长的门类,就不要想着能速成。尤其是初学者,刚开始放弃自己的书写习惯跟着字帖学习时,每天写完字肯定会对自己的字不满意,而且还有点手酸腿疼的,进步也比较慢,这时就要心态放平和。我每天练完字临睡前,都会对着字帖反复看,发现写得不满意时,就会告诉自己,今天也只能写这样了,现在也就只有这个水平,不要急,急也没用,明天继续吧,然后就上床睡觉。4.暗示。将笔墨纸砚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还可以在自己的书房里挂一些自己喜爱的书法作品,或者是自己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写的作品,装裱了挂起来,通过这些方法时不时的暗示并鼓励自己,还有一些人比较喜爱收藏笔墨纸砚,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暗示,看到这些东西,自然就会联想到书法了。如果做到这四点,那坚持下来是不难的,真正尝到了书法带来的乐趣并将这一习惯保持下来之后,你会突然发现原来比坚持还难的,是放弃。
图1
图2
二.方法。有了坚持,就要有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常说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不出有用的方法,那结果可能就和我前几年一样,白费功夫,有害无益。那练书法的方法是什么呢?1.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对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形成,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对一些名家碑帖有基本的了解,对各种书体的形成演变有基本的了解。对中国汉字,尤其是繁体字要能认会写,碑帖中不仅是繁体字,还有很多异体字和某一字的异写(比如流在书法中通常不写右边上面一点,土写为圡,峰写为峯,群写为帬,并写为竝等等)2.拜师。有条件的话尽量去拜师,不要像我最开始那样闭门造车,只会徒劳无功。拜师要睁大眼睛,不要遇到一些水货师傅,否则可能会耽误你。现在网络发达,很多写的好的老师会在网上开课招生,也可以报。但我觉得,如果有条件,线下能找到明师的话,最好线下找,因为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线下的老师在你遇到写不出来的笔法时,可以当面示范,甚至抓住你的手,手把手地教你,而且老师自己在写字时的姿势,动作,心境,你都可以有意无意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都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日复一日,可以培养你的兴趣和坚持下去的动力。这种言传身教,传之以温度的教学是网络上很难做到的。3.选帖。对书法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就要选帖,初学就选字迹清晰,经过大众或历史认可的书家碑帖,字体风格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初学者可以选和老师是同一风格的字帖。4.读帖。这点也非常重要,却被很多人忽视。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些写书法的主播,有一位在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在写到”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中的“亥”字时(见图1),有网友发弹幕问这是什么字,我本以为他经常临写,应该立马就能答出来,谁知却出乎我的意料,他居然去翻看了释文(指用标准楷书和标点符号将书法作品中的篆、隶、草、行、楷等汉字考证并解释出来以供临帖时参考的文字),然后才说这个字读“亥”,还有一次,一位老者,在直播写赵孟頫的《秋深帖》(也有说是他的妻子管道升所写,此处不做讨论),帖中有这样一句话”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桕烛百条拜纳”,其中三个字”盝(lù)”,”鲞(xiǎng)”,”桕(jiù)”,(见图2)他自己说他不仅不知道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还根本不知道怎么写,怎么读,最后就是照着字帖上的字形,线条,一通乱画就算临过了。这也是学书大忌,学书的人连字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甚至不知道怎么读,又如何去懂得,去理解书家写这幅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不读懂《兰亭序》如何知道王羲之在酒意阑珊之时由惠风和畅,心情平静过渡到死生亦大矣,对生死无常的感慨的激动心情呢?不读懂《祭侄文稿》又如何知道颜真卿因安史之乱痛失亲人而在创作时声泪俱下,痛彻心肝的悲愤心情呢?这些法帖中所蕴含的情感力度已超越技法而跨越千年却依然震撼着每一位观赏者。如果我们不认识字,读不懂帖,又如何能写的好字呢?所谓文人墨客,首先得先是文人,然后才是墨客。临帖不读帖,不懂帖,到老也不过是字匠。读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练习眼睛的观察能力,即眼力。现在很多主播练字时都会兼带推销纸笔,有不少网友调侃”我缺的是纸笔吗?我缺的是主播这双手!”,其实他们不知道,就算把手安在你身上,你也写不到主播那个水平。因为书法不只是靠手,还靠的是眼力,大脑,最后才是用手去表达出来。苏轼曾说”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了然于手”,只有眼睛看准了,大脑明白了,心里清楚了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好在哪,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最后再通过反复正确地练习才有可能用手写出来,如果没有眼力和大脑的配合,光用手是写不出来的。而读帖还要读字形,读笔画,读结构,分析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当然,锻炼眼力光靠读是不够的,必须要长期临帖,再配合读帖,才能慢慢提高眼力,分出好坏。 5.临摹。临摹我想大家都懂,所谓临,就是照着字帖写,所谓摹,就是描红,或者双钩填墨,印着字帖写。临摹各有好处,姜夔曾在《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这话说的很准,一语道出临摹利弊。所以要临摹并用,初学以摹为主,有了基础就可以以临为主,但总体应以临为主,切不可过度依赖摹,因为只有临会了,才算真的掌握了。而在以临为主时,也有四点非常重要,初学者要多注意。一是先练习基本笔画。中国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搭建起来的,所以开始时要通过基本笔画的练习打下一定的基本功。二是选择字帖上笔画少的,字迹清晰的,常用的字,因为常用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范围非常广,而古人注入的法则又较多,所以学了之后收获也就比较多。字迹清晰的字容易看清笔法,笔画少的字最能锻炼笔力。好多人都认为笔画多的字就一定难写,其实不然,字的难易不全在笔画,笔画少的字不一定好写,笔画多的字不一定难写,笔画少的字可以锻炼笔力,笔画多的字可以锻炼结构,而刚开始就是要锻炼我们的笔力。三是精临,这点非常重要,不能心猿意马,什么都是泛泛地临一遍,今天兰亭序,明天九成宫,后天圣教序,这是学书大忌,到最后你可能什么都学不到。选择好了一本帖,就盯住了这本帖,反复的临。不仅要精临某一本帖,对帖上的某一个字也要采用精临的方法,这个字或字的某个笔画,某个偏旁写不好,就反复的写,因为中国的文字是有联系的,所谓文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合称文字。所以中国的汉字就分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独体字是以笔画为基本单位组成的汉字,它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比如“日,月,王,者,长,弓”,这都是独体字,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字组成的汉字,比如“明,旺,张”,我们如果写好了日字,月字,那明字就不难写了,我们如果写好了王字,者字,那同样的“汪,仼,主,枉,狂”,“煮,猪,堵,赌,渚”这类字也就不难写了,所以写好了一个字可以适用于很多字,可以举一反三,看似花了很大功夫只练好了一个字,其实解决了很多字,一个字精临百遍千遍比一次泛泛地写百个千个字的效果都好。写完后还要反复的与字帖对照,不断地追求与字帖上的字像,甚至重合,不是为了像而像,而是在写像这个过程中才有可能学习到前辈书家的笔法和精髓。四是初学者最好楷书入门,虽然从中国汉字演变史来看,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但我们当今,对于初学者来说楷书入门是比较好的,”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楷本来就是法则,模范的意思,有了楷书的基础,学别的更容易一些,而楷行草,三位一体,如果只练楷,不练行,那楷书就会过于死板,板滞,只练行,不练楷,行书就过于漂浮,浮夸。所以在楷书入门后,一定要同时练习别的书体。当然也可以篆书入手,练篆书好处也很多,比如可以锻炼控笔能力,加强中锋运笔等等。但我觉得初学楷书入门比较好。至于临帖的好处,除了上文说的锻炼眼力外,还能提高控笔能力,这是学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需要长期地临习,有了控笔能力,才能把帖中的字准确地写下来,久而久之才会形成一种表达能力,并进一步进行书法创作。再有就是可以纠正陋习,并从字帖中吸取营养,提高品味与欣赏能力。所以说临帖是学书法的必由之路,凡是不临帖而空谈创新的都是刷流氓。因为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这一门类在几千年的历史流淌中已逐渐凝固,从而形成了法则,体系。大家约定俗成,都去遵从这个书写法则,所以书法才能长盛不衰,有法可依。否则大家都不遵从,各自在家闭门造车,空谈创新,哪还会有法呢?熟知的法则就有永字八法,卫夫人笔阵图,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赵孟頫兰亭十三跋,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这些都是要我们懂得书写汉字时的法则,而临帖的过程就是在学习继承发扬这些法则。
三.字功。字功分内功和外功,字内功最重要的就是读书,现在好多是读书人不写字,写字人不读书。学书法的话,读书当然是要多读国学经典,譬如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因为书法和国学密不可分,书法就是从国学这一沃土中生长出来的,若国学不存,书法焉在?我们平时看一些主播或书法家写字,也基本上都是写一些古文诗词类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譬如我就常爱写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心安处是吾乡”,纳兰容若的“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本欲起身离红尘,奈何影子落人间”等等。在书写与欣赏这些经典古文诗词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双重的艺术享受,既感受到了书法之美,又感受到了诗词之美,一举两得。所以说练书法要多读书,增加文学修养,林散之曾说,字有百病,唯俗难医,多读书方能医俗。字外功的话就是和书法有着紧密联系的其他中国传统艺术门类。比如琴棋、国画,篆刻,中医,戏曲等等。 当然,这些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比较难,也没这个时间。但如果纵向的和历史上的书家比较,比如苏轼,黄庭坚,米芾,文征明,赵孟頫等等,都是诗词书画都非常精通的全才。这些字外功也和书法触类旁通,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都说字如其人,字功甚至还包括随着年龄而增长的个人阅历,人生感悟,学识和修养, 孙过庭《书谱》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时间越长,年龄越大,书家知识就越广泛、阅历越丰富、修养越高、技法也越深,人书俱老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也是需要长期字功的修行。
在我最初练习书法的时候,家里人很不理解,说我天天闲得无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尤其是我妈,天天问我,练书法有个屁用,还不如去学唱歌,还能谈个女友回来。后来见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也就见怪不怪,不再说我了。而练习书法之后对人又有什么好处呢?我结合了自己的经验,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字是门面。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写得一手好字,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增强自信。虽说现在进入无纸化办公,但国家仍在大力提倡书法,或将纳入中小学考试,由此也可以看出书法这门国粹的重要性。
二.提高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上面我也说过,要练好书法,眼睛,大脑和手的配合缺一不可,我们通过观察、分析笔画的基本形状特点,书写方法,注意要点等,最后通过手来表达展现在纸上,在这个过程中长期坚持,那么练习者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图3
三.养成自律,耐心和专注的品质。通过坚持不懈地练习书法,能真正让你感受到自律给一个人带来的好处,从而在生活中养成自律的习惯。我每天练字时都会在纸上写上日期,某年某月某日写,这样,多年下来,当我闲下来翻看这些纸的时候,连自己都没想到,每天写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原来几年时间就可以写这么多纸,也可以进步这么多。虽然今天的字和昨天相比看不出什么进步,但是你会发现几年前的字丑的不像样子,根本不能和现在的比,字和字的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就是在这每天一点点中拉开的。这些练习纸拿在手里,能切切实实感受到的分量会真正让你懂得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会让你变得更加坚持自律,更加自信。有了这些品质,由此及它,做别的事也就更容易做成。说到耐心和专注,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最缺乏的东西。据我观察,我身边不少朋友都非常的浮躁,做事浮夸,毛毛躁躁,静不下心来。这也和现在碎片化的东西太多有关,我平时也刷短视频,进行碎片化的阅读,看朋友圈等等。但我有时真得很害怕,因为几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就从指尖滑过去了,所以我手机上这类APP,是删了装,装了删。尤其是刷短视频,它只用了十几秒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让我们的情绪从平静——起伏——高潮——回落,长此以往,将会让人们变得对生活和身边的人不再有耐心,变得浮躁,对事物不在专注,也缺乏了深度思考能力。而我们全神贯注练习书法的过程就恰恰可以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从而养成耐心专注的品质。我在练习文征明小楷时,他的琴赋中有一段跋文,写得非常好。跋文写到“时天气盛寒,积雪数尺,窗下漫书琴赋…征明时年七十又四”。(见图3)当我最初读到这句跋文时,顿时脑补出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翁,坐在窗前,迎着灯光,手执毛笔,不问窗外满天飞雪,却依然气定神闲,耐心专注的画面和淡泊高远的心境,一股儒雅的书卷气息和朴素唯美的画面感扑面而来,瞬间就击中了我的心灵。再看看他琴赋上的小楷字迹,清新秀丽,婉约动人。我常想如果不是这种环境和心境,怎么写得出这么静这么美的作品,跨越千年,直抵心灵,让后人叹为观止,痴迷不已。所以说当我们长期学习书法养成了这些良好的品质后,是对我们一生都有帮助的。
四.增加气质。西汉文学家杨雄言:“书者,心画也。”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柳公权讲:“心正则笔正。”在学书的过程中,既是在进行书法的修养,也是在进行气质的修养。气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沉淀,非一朝一夕,我们都知道读书能让人变得有气质,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在上面也说过,练书法是必须要读书的,书法是离不开诗词古文的,不仅读,还要练,在这种双重的艺术熏陶下,才会有源源不断地激扬清波,来涤荡心灵的瑕秽。长期于无声处翰墨修身,才会在举手间尽显优雅气质。
五.有益健康。这个大家都知道,欧阳询在《笔说》中说:“学书不能不劳,独不害性情耳,要得静中之乐者惟此耳。”可见,书法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古往今来也有不少高寿的书法家,譬如欧阳询活了84岁,虞世南活了80岁,柳公权活了87岁,文征明活了89岁,董其昌活了81岁,傅山活了77岁,颜真卿活了76岁。(非常可惜的是一代忠烈的颜真卿是被害死的,不是自然老死)古代寿命低下,人生七十古来稀,但这些大书家都活了七八十岁,放在现在,也算高寿,可见书法确实能延年益寿。
最后总结一下,书法是很公平的,用一份功,就有一份收获,书法练习是偷不了懒,耍不了滑头的,所有临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都会在创作中暴露无遗。我觉得吧,人生在世,不管贫穷富贵,职位高低,总得有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没有这些,那你就像每天生活在一座活地狱中,整日随波逐流,虚度年华,长此以往,内心必然杂草丛生。朱光潜说得非常好,人有有所为而为的活动,有无所为而为的活动,前者是环境需要他去做,后者是环境不需要而他自愿去做。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如果整日感到空虚无聊的小伙伴,可以拿起笔来练练书法,这是需要工具最简单,最容易得,随时随地都能做的培养兴趣,于方寸之间,主宰心灵,找到快乐的最好的方式。
前前后后酝酿了一个月,写了三四天,总共八千来字,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大家能不能看完,本来是不想写的,但想想写出来也好,因为这些年为了练习书法,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艰辛,也受到了不少冷嘲热讽,我也不在乎,否则也不会一个人一直坚持下去。但也从中得到了非常多乐趣和享受,心中也积压了不少的感悟,憋着难受,不吐不快,希望可以帮助一些像我当初一样迷茫的书法爱好者,少走弯路,哪怕没人看或没人看完也无所谓,就当作写日记一样,记录总结自己七八年学书的坎坷,挫折,喜悦和一点点的成绩,多少年以后当再回看的时候,可能又会有了新的观点和思想,不管怎样,对自己依然是一种帮助,也是一种鞭策与鼓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