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的尴尬,后人不必粉饰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金陵八大家之一。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与清初著名诗书画家吕潜并称“天下二半”(龚贤,字半千;吕潜,号半隐)。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图片[1]-龚贤的尴尬,后人不必粉饰-好字无忧

 

刘海粟论龚贤有言:“他憎恨新朝,并不能摆脱清廷统治,更不能损伤新政权一根毫毛;他怀念旧朝,皇帝对他并无德政。无论汉族或满族地主当政,他都逃脱不了贫贱的下场,逃脱不了内心的苦痛,他都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旧官新贵。而传统的忠君观念,在民族矛盾面前,他出于大义,只能站在对他并无好处,十分黑暗腐朽的明朝一边。”

图片[2]-龚贤的尴尬,后人不必粉饰-好字无忧

 

龚贤与复社士子之间素有交往,然而,他又与复社最为痛恨的敌人之一、被复社士子称之为奸邪误国的大权奸马士英相友善,且颇怀敬意,并且还与杨文骢(马士英为杨文骢妻兄)为挚友。“识事苦不深”的龚贤在当时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旋涡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然而,龚贤并不避世,甚至存有强烈的入世情节,他主张通过研读经史,学以致用,认为“六经诸史”是“天下极醒快之书”,强调了“学优登仕,摄职从政”的重要性。

图片[3]-龚贤的尴尬,后人不必粉饰-好字无忧

 

龚贤在绘画创作方面同样面临着种种尴尬。晚年在另一部课徒稿《龚半千授徒画稿》中称:“唯披麻、豆瓣、小斧劈为正经。其余??皆旁门外道耳。”去掉了“解索”,加入了“小斧劈”,解索皴本从披麻皴中化出,实与披麻皴区别不大。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说龚贤的画“墨太浓重沉雄,浓厚中无清疏秀逸之趣”,《国朝画征录》中也论龚贤画“秀韵不足”。

图片[4]-龚贤的尴尬,后人不必粉饰-好字无忧

 

龚贤在构图上的苦心经营,平淡无奇的山水就成了险峻莫测、幽深隐晦,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平中见奇、匠心独运,让人眼前一亮的佳构了。

图片[5]-龚贤的尴尬,后人不必粉饰-好字无忧

 

可是,问题又出现了,龚贤这种构图处理方法,为他带来了另一个尴尬的难题:小丘壑的经营得心应手,真可谓“一木一石,其中自有丘壑”,而大画面的置陈布势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图片[6]-龚贤的尴尬,后人不必粉饰-好字无忧

 

龚贤曾有言:“不可学古人,不可不合古人。学古人则为古人所欺。吾常欲欺古人,然古人卒不可欺。久之,然后见古人之道,势不能不合古人也。”学与不学、欺与被欺、合与不合,这些中国画对偶范畴本就是尴尬的悖论,也正是有了这种种看似不可调和的尴尬,反而机缘巧合地成就了龚贤绘画艺术的不朽。我想,对于前贤最大的尊重,莫过于实事求是,还其本来面目,龚贤该有的尴尬,无需后人为他粉饰,还是让他尴尬着吧。

图片[7]-龚贤的尴尬,后人不必粉饰-好字无忧

 

,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