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金农那么出名,但他们在书法上地贡献绝对不比他差!

在金石学、文字学方兴未艾,并推动书学研究中的碑学理论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利用金石碑刻作为取法对象,从而跳出法帖笼罩之外另辟蹊径的碑派书法创作也取得长足的进展。承袭清初风气,隶书创作因临习汉碑做法的普遍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众多文字学家的喜好和介人,则使篆书创作迅速复兴。隶、篆二体书法的繁荣,使碑派书法创作力量已经壮大成为足以与帖学相抗衡的潮流。

乾隆初年,受康雍间书家万经、王澍等人的影响,一部分书家在精于行草的同时,亦旁通篆、隶书体,比较著名者除在隶书上颇有成就的金农外,当数丁敬和黄树穀。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龙泓山人、砚林外史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初荐博学鸿词科,辞不就。一生布衣,以鬻书刻印自给,尤以篆刻知名,被后人尊为“西冷八家”之首。丁敬于书、印之外,酷好金石文字,常常深入穷岩绝壁,披荆榛、剥苔藓,寻访石刻,摹拓收集,著有《武林金石录》。其家与金农为邻居,两人年纪相近,又同嗜金石碑版和书法篆刻,故经常在中起相互交流探讨,终身不间断。

丁敬的书法以隶书最受推重。大约是得益于自己在碑版拓片方面的丰富收藏,他写隶书并没有当时常见的郑簫习气,看上去似乎更接近汉隶的朴实醇厚之趣,其字形、用笔略近于《曹全碑》,时时夸张撒画的波磔。有时以小隶书作跋尾,轻松从容,逸趣横出,转为高轴长卷所不及。隶书以外,其作行草则极尽聚散参差和横斜错落之能事,清奇瘦劲,不拘绳墨,与其豪放不羁的性情互为表里。


黄树穀(1701——1751),字培之,号松石楷瘿、黄山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在家中兴办义学教授乡里后学,又与张照相往来,阮元谓其“与张得天司寇为莫逆交,张书间出其手,人莫能辨。尤工小篆、八分,得者珍如球璧”。可知黄树穀除篆隶书体,亦能写行草,风格与张照相似。其最负时誉的篆书用笔圆转瘦劲,结体均匀平稳,与同时代的王澍及董邦达等人篆书如出一辙。议大概是由于当时文字学、金石学尚未大盛,习篆书者取法资料较少的缘故。

从乾隆中期开始,与金石学的兴盛相伴随,隶书创作也进人了一个活跃时期。首先是研究金石文字的学者掀起了搜访著录和摹写传播金石碑刻拓片的热潮,其中许多学者同时也以写隶书著名。在这股风气的影响下,继金农、丁敬之后,又涌现出批笃好碑版石刻并以隶书为特长的书法家和篆刻家。

经过这些学者、书家的提倡和努力,汉隶的复兴很快便从口号主张变成了现实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书法家的努力绝对不少于一些比较出名地书法家,所以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要时刻记得那么默默奉献地书法家,才能有现在书法文化地存在,才能让我们很荣幸地学习到更悠久地历史文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