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他是清代书法第一!配得上么?

何绍基画像 141.8cm×77.5cm 清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一代鸿儒

终以翰墨著称于世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乃清代重要书家,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少时即濡染家学,自喻“架上三万签,经史任所取”。观其一生,博洽多闻,立德、治学、从政、论艺皆有所长,且互为相通。他勤政爱民,为官刚正不阿;他潜心学问,治小学、好诗文、精于书道;他授业讲学,所到之地,文教蔚兴。不愧晚清名臣曾国藩如此评价:“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一曰《礼仪》精,二曰《汉书》熟,三曰《说文》精,四曰各体诗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传于后,以余观之……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何绍基生活在一个碑学勃兴的时代,无论商周金文、秦汉刻石,还是六朝墓志、唐人碑版……皆为世人所重。在人人崇碑的风气下,何绍基的智慧就在于他能兼收并蓄、融汇碑帖、各取所长。所以他的字既有北碑沉郁雄强的力感,又有南帖潇洒飞动的神采。为说明何绍基的取法来源,展览展出了他临写的隶书《华山碑》、楷书《道因碑》、行书《端州石室记》等,以及他所列举的自藏碑拓清单。这些对于还原何绍基真实的学书历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他在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任职国使馆提调期间写就的《种竹日记》,花甲之年主讲长沙城南书院时给学生的课卷批语,学书之余怡情绘事的逸趣雅作。当然,展览同时也展出了他自成一家后,于楷则力厚骨劲、于行则沉雄峭拔、于隶则古茂朴厚、于篆则遒峻凝重的独到之风。

《苦雨喜晴》书稿 何绍基 18cm×24.3cm×2

清咸丰五年(1855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释文:风声招不来,雨声麾不去。三年游漏天,此漏未尝遇。我屋十余间,笑啼环妇孺。移踏时苦烦,颓墙夜尤怖。长街成断港,水急无处注。何况洼下区,波澜没荷芋。南望新津桥,北望赵家渡。人有其鱼殃,田庐尚遑顾?大府恻然感,率属祷以步。一日清风生,二日愁霖住。三日大开朗,初阳红满树。想见郊野中,昂头仰羲御。诚求宜获应,讴颂传行路。却闻渝涪间,仍多苦旱处。米价日腾跃,民气尚焦遽。吴楚久用兵,农器无时铸。吾蜀幸安晏,征索烦财赋。天时乃若斯,每饭屡投箸。《苦雨喜晴》作时乙卯六月廿六 猿叟草

宦海沉浮

心存诗意与远方

何绍基从18岁开始专意科考,数年未中。直到37岁时才中榜湖南解元,本来殿试有望夺魁,但最终因“语疵”降为二甲第八名。在京十年,尽管政绩不凡,但何绍基始终未得道光皇帝的提拔和重用。道光二十六年,时年48岁的何绍基进书欲为三品以下大臣作传,遭到上司穆彰阿的严词拒绝。性格刚烈的他便即日辞去国史馆提调一职。待咸丰帝登朝,经人保举,何绍基得皇帝两次召见并委任为四川学政。他深感皇恩,并依圣谕,对“地方一切情形,访查具奏”。不过,言多必遭小人陷害。任期不足四年,即被朝廷削去官职,从此绝意仕途。

《重谒三苏祠诗稿》册 何绍基 21cm×24cm×2

清咸丰五年 (1855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释文:眉州初来时,快雨夺奇热。今乘春和来,一雨寒过雪。新水涩未生,苦竹暗成列。荔子稚难花,柏幹冻似铁。回思全蜀游,江山粗可说。惟有三苏祠,时时梦魂结。翩然复戾止,一慰两年别。三子如有灵,为我屐齿折。今人友古人,古贤友来哲。定知象外交,非从今古别。

求友半生勤,多闻与直谅。遍交当时豪,神志渐夷旷。区区尚友意,遥集千载上。顾于雪堂叟,意气尤相向。入世轻一叶,落笔追万状。胸中虽坦平,形骸成放浪。今欲一敛之,何处乞师匠。老泉肃而整,颍滨静且壮。是可药吾偏,重来副微尚。

兴也以诗颂,哀亦以诗叹。何绍基的满腹经纶与文采飞扬始终在他的诗词中倾泻、流淌。被罢官后,他写《苦雨喜晴》心系民间凄苦,游碑林时,他作《中兴颂诗》激赞鲁公忠义。他以一个学人、诗人和读书人的视角,用诗歌记录了自己一生的行迹,尽收于《诗钞》之中。展览展出了清同治六年首次出版的《东洲草堂诗钞》,以及之后出版的《东洲草堂文钞》,再现了何绍基作为宋诗派的中坚力量。而他在诗中所提及的诸多次游历与远行,也将以多媒体的形式为观众生动展现。

《致雨舲和拙诗兼和坡公海市篇》诗册 何绍基 21cm×25cm×2

清咸丰七年(1857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释文:肯与浮世争啬丰,道人语我生灭性,尘境渐露新磨铜。还将蠡见重叩请,大言静听泱泱风。

人生往事过眼空,三四十年真梦中。回思冠岁侍蜺节,学造险语投鲛宫。(道光癸未随侍先公登蓬莱阁,有观海诗。)于今望洋已却走,自甘老孏难求工。先生卓然道战胜,诗力如虎书如龙。噫余辇下久留滞,纷纷坛坫连群雄。江湖河海各异量,工拙岂问通与穷?名篇叠柱珠玉赠,性光果与文章融。闭门幸有弄孙乐,扶床作赋怜阿钟。(大孙钟曾作赋,颇有奇气。)寻梅渐作岁寒计,盼雪又祝来年丰。谬期陶铸到多士,自愧鲁钝如顽铜。衮衣归来定何日?輏轩采遍三齐风。

雨舲先生赐和拙诗,兼和坡公海市篇,见柬走笔奉答,即请教定。绍基拜寄草。

书传湖湘

群贤纷纷承其衣钵

何绍基熔铸百家,开宗立派,成为碑学运动中第一位有效的践行者。他的书学创新对后世书坛以及湖湘文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湘军将领左宗棠、湖南旺门谭延闿、地方大儒王闿运、民初“南曾北李”之曾熙、李瑞清,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他们的书法,皆从不同角度传自何绍基衣钵。

诗稿横披 何绍基 26.4 cm×55cm

清同治元年(1862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归舟十次过浯溪,两番手拓《中兴碑》。细观笔势虽壮阔,中有细筋坚若丝。咸丰辛亥旧题在,时方失恃悲孤儿。次年持节使蜀西,剑州刻如饥鹤栖。(剑州有此碑,字差小,即从浯溪本翻出者。)既无真墨本上石,何事展(辗)转钩摹为?唐人书易北碑法,惟有平原吾所师。次山雄文虑泯灭,公伟其人乃与挥。当代伊谁敢效法,宋贤形似弱且危。涪翁扶藜冻雨里,但感元杜颂与诗。公书固挟忠义出,何乃啬不赞一词?海琴桐轩喜我至,佳墨名楮纷相随。书律深处愿详究,拓本成堆吁足悲。

同治元年正月廿三日,於桐轩大令陪游浯溪,言杨海琴太守方有重修之议。廿五日至海琴郡斋,酒间谈中兴颂碑有作,用山谷韵。道州何绍基。

永州之石无一顽,斯岩况近璧流环。春寒喜见草全碧,秋晚遥知林尽殷。癸丑蓬樵好诗画,生儒菊日共跻攀。使君爱士希前哲,每挈吟流叩藓斑。

三月十四日,海琴招游华阳岩,余藏王蓬心九日万石山登高诗画册,即其处也。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自北宋兴建至清朝末年,学脉延绵,是湖湘文化得以承继的重要原因。展览展出了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坦斋邀请何绍基为其父母合葬墓书写的《泉山墓表》,以及何绍基为贺欧阳坦斋七十大寿所作的楷书七言联。欧阳山长执掌岳麓书院27年,其门生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他的喜好,对于湖湘诸生而言无疑也是一种浸染。齐白石40岁前主要写何体行书,曾熙的篆隶皆源自何法神髓,李瑞清在其艰涩遒劲的基础上强调了颤笔的动作,谭延闿则在颜体的取势中找到了近世的楷模。展览以何绍基为引,贯穿了多位书家,希望能够以此个案梳理出湖湘一带独特的文化传承体系。以期抛砖引玉。

写黄庭内景玉经 何绍基 20.6cm×10.7cm×2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驾言游好”隶书五言联 何绍基 106cm×28.5cm

清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驾言登五岳,游好在六经。荔仙仁兄属,弟何绍基。

《次韵答裴澍田五古》诗册(左) 何绍基 26.3cm×22.5cm

清同治二年 (1863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释文:次韵答裴澍田

今年冬苦暖,屈指入三九。短咏互推敲,薄寒易消受。(方与诸君为消寒会,会皆有。)小桥有书至,斜日照窗牖。回思小桥游,适值伤足后。见君弥矍铄,叹我易颓朽。忆我方十龄,君已备薪槱。(君于嘉庆戊辰入学。)今兹将八旬,道气实腴厚。从子从受经,欢欣不退忸。叔弟习躬耕,竟日垄间走。为题沧浪句,聊以酬善诱。新诗枉相谢,意重敌琼玖。我生于书律,得髓盖非偶。先矩本趋庭,古法森到手。烟云忽变化,蛇蚓姿蟠蟉。昔题《秘阁帖》,足破山阴蔀。近和奎垣诗,细与翁、刘剖。难藉一枝笔,杜尽千夫口。世人谈《定武》,此语徘回(徊)久。(来诗有“世人谈《定武》,识暗多丰蔀”,似与鄙意有合者。)君老尚劬学,未可昵所守。何不勤肄书,金石无量寿。

(十月间到子敬弟“小桥山庄”为塾师澍田先生书联云:“清如孺子沧浪水,瘦到诗人饭颗山。”今蒙来书并以诗谢,次韵奉答。嘉平初二。)

致李仲云信 何绍基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从未临《 道 因 碑 》,冬间忽发此兴,每日晨起临十纸,得百八十字,汗流肱背矣,真消寒妙法也,然中间有事耽搁,即此晨不得临写,大约须廿余日方可毕一通,若得廿卅通,或书理当有进耳。闻仲云世讲极爱拙书,因寄一通去,亦可知百忙千见不废临池。外间人见子贞书,不以为高奇,即以为恅愺。岂知无日不从平平实实、匝匝周周学去,其难与不知者道也。但须从平实中生出险妙,方免乡愿之诮,岂惟书道如此哉,它凡百皆同此理。闻信即发,复草此以当面谈,顺问近好,不一一。

基顿首。

隶书卷 何绍基 25.1cm×309.5cm

清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累叶牧守,印绂典据十有余人,皆德任其位,名丰其爵,是故宠熏。著于历世,策禄传于王室。君钟其美,受性渊懿,含和履仁,治诗尚书,兼览群籍,靡不寻畅州,郡更请。

子贞,何绍基。

,不喜欢这种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