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著名篆刻家丁敬的一枚四面印赏析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砚叟、龙泓山人等,浙江钱塘人。家住江干候潮门外。少小家贫,靠父亲卖酒为生计,没有能读多少书,但他并没有自甘沉困,年龄稍长即矢志向学,折节读书。他读书不是为了仕途,是踏上了一条涉猎群书,广采博览,从事诗文艺术、金石考证的之路。乾隆元年(1736),四十二岁的丁敬由于在诗文书画、金石篆刻各方面造诣修养时望甚高,地方当局遂以“博学鸿词”举荐他去应试,他借故推托不就,仍“居市肆卖酒自给”。

丁敬生性耿介清高,作品不轻易与人,志书说他“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也。”

笔者茂森林收藏到丁敬的一枚四面印。整个印体,好像一个粗笨的十字。在这个十字的四端,丁敬雕刻了四个印。一面雕刻有,柯本月印,四个字。接下来是,天赐长寿。百事如意。意在笔先。印体是玉。边款是,庚申正月。另起一行是,丁敬刻。我查了一下,是1740年。此时,丁敬四十五岁。正是他各方面造诣修养时望甚高时。这印真好。一个印相当于四个印。这印的照片,我已经发在微信上。暂无法发在新浪博客。

丁敬的艺术观点,在他的《论印绝句》这首诗中,有集中体现。从这首诗里,可看出他对印学的主张。诗曰:“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他认为篆刻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摆脱时代创作环境的局限,敢于“离群”思考,敢于发挥自我个性,艺术才能像岭上白云那样舒卷而无所羁绊,才能有创造,才能前进。所以,唐宋印风在丁敬眼里不是史论所谓“古意凌夷”的糟粕,反而发现了它高妙的地方。唐宋印妙在何处?主要妙在不墨守汉印陈规的勇气和精神,开辟了一片可以自由翱翔的艺术天地。正因为他能这样高瞻远瞩地从创作思想来立论,来体察并付诸创作实践,他才能洞察时弊,才能解决时人所不能解决的症结,才能使他入古出古、入群离群,具备了开宗立派的条件。

他以超群的卓见和数十年的身体力行,真正把握了秦汉印传统的真谛,从而开创出“有个性的汉印”的艺术风格。

篆刻是文字、书法、雕刻相结合的一门艺术,篆刻艺术形式美的高标准,则要求综合这三者的功力。在印面的方寸之间,把“个中见全、平中求齐、乱中见整、寓巧于拙等多种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一件件美奂美轮的艺术品。汉印中的经典作品,就达到了这个高要求,和秦玺一起成为印学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直到今天,还是篆刻艺术入门的宝典和渊源。

丁敬具备深厚的秦汉印基础。他的厚实,是从创作实践中来。是对秦汉印精神的把握和认知。秦印奇古,汉印尔雅,后人不能作,由其神流韵闲,不可捉摸也。丁敬的印,结构端严,字的形体朴实浑厚。丁敬抓住了秦汉印的“神韵”这一精髓。师古之心法而非古之貌,作品的气势神韵宛若古玉的宝光。他的篆刻作品追求个性解放,解得汉人成印处的奥秘。他能更广泛地借鉴汉以后各个时代乃至各位篆刻家的长处,从篆刻文字、刀法、印式等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并付诸实践,创造出一种具有作者个性又深得汉印精神的独特印风。这个创造,在中国篆刻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后来的篆刻家,莫不从丁敬的篆刻中得到启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