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国之重宝,建议放大10倍欣赏

在中华文化之中,诗歌和书法都是璀璨夺目的珍宝。唐朝是诗人辈出的时代,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因为年代实在久远,那些让人心驰神往的诗人墨宝,留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李白唯有一件《上阳台帖》,还存在争议,杜甫只留下半真半假的碑刻作品。相比之下,杜牧虽然也只有一份真迹流传,却是千真万确的真迹,而且长达378个字,实在是相当幸运。

在唐朝诗人之中,杜牧出生的年代相对靠后,错过了与李白、杜甫把酒泛舟的黄金时代。然而,他却是晚唐最为耀眼的两位明星之一,他的诗英发俊朗,或雄浑或香艳,立意高奇,撑起了晚唐那一抹靓丽的天空。

这份遗留下来的书法真迹,是一篇自撰诗歌并书的艺术作品,它叫做《张好好诗》。这首诗很长,是一首共58句的五言古诗。相信很多喜爱杜牧的诗友并不陌生。这是一首叙述诗,讲述了是歌女张好好的不幸遭遇。

当杜牧在江西观察使沈传师的帐下当幕僚时,就曾经在一次宴会上看到过张好好。此时的张好好,正值妙龄,在这次安排在滕王阁上的宴会中,她向在座的满堂宾客献出自己的曼妙歌声,连一向对此见多识广的杜牧也不由心驰神往。

此次宴会散后,张好好便随同沈传师游玩,过了不长的时间后,又嫁给了沈传师的弟弟。在此之前,张好好对杜牧颇有好感,两人还有书信往来,然而在嫁人之后,两者再无来往。直到沈传师调任吏部之后,他的幕僚解散,而杜牧也自奔前途。后来在去洛阳上任的时候,竟然在一家酒家遇到了已经被夫君抛弃,沦为卖酒女的张好好。

两人曾经暗生情愫,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能如愿。可没有几年,杜牧再次见到张好好时,她容颜已老,再也没有当时的风采。杜牧虽然自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实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诗人。他写下此诗送给张好好,同时也自嘲自己不过也是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以至于发须皆白。

这首诗并非特别出名,但它的真迹却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流传至今。这幅字,是以行书写成,诗文并序一共378个字。在这幅真迹中,显然倾注了诗人的感情。你只需要放大欣赏,就可以看出,诗人并非平淡无奇地在练字。

当写到张好好清丽歌喉时,笔触不由雄浑奇厚,当写到张好好出嫁的时候,诗人的笔法显然有些混乱,表现出当时激动的心情。当写到张好好的落寞生活时,书法又为之一变,显得迟缓而沉重。如果不是这篇长诗,不是有如此多的字数,很难体会到了在一篇作品中,能有如此多的情绪变化。

那么这副字为什么就是真品呢?这是因为在上面有宋徽宗为之所写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按当时的装裱式样保存。不光有宋徽宗认可的玺印,这幅作品流承有序,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都曾在上面书写自己的鉴赏章。乾隆年间,这份珍品进入内务府,自然也少不了“盖章狂魔”的手笔。

清朝灭亡的时候,溥仪带着宫中许多珍宝出走,其中就包括这件《张好好诗》。他在潦倒之时,不断变卖国宝,其中这幅字就沦落到东北的古玩老板手中。民间大收藏家张伯驹听说后,以五千大洋的天价购买,避免了文物的外流。

后来,它在1956年,将此国之重宝捐献给了国家,至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它是我国37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名家书画之一,珍贵程度不用再说了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