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草书书法欣赏

张旭(约公元675–759年),字伯高,江苏吴郡(今苏州市)人,初仕常熟县尉,后至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其母陆氏出身于江南大族,是初唐名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文宗时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并称三绝,被称为“草圣”,并且张旭喜饮酒,为“酒中八仙”之一, 往往大醉后作草书,并挥手大叫,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创作时常出现如醉如痴的状态,人称“张颠”,称其草书为“狂草”,和怀素并称为“颠张醉素”。张旭爱从生活中去发现草书的书法规律,从担夫争道中悟出章法和笔法的规律,从公孙大娘舞剑悟出笔法和气势。这些都说明张旭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书法大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向张旭请教笔法,并从中受益匪浅。

张旭在草书艺术上成就卓著,造诣高深,成为浪漫主义书法的开拓者,以至后代论至唐代书法,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東之及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人都有所褒贬,唯独对张旭的书法倍加推崇,没有贬词。可惜的是张旭传世的真迹却绝少,只有楷书《郎官石柱记》为其真品,其他如《肚痛帖》、《古诗四帖》、《千字文断碑》《自言帖》《酒德颂》等,是否为其所书,尚有争论。其中《古诗四帖》,据启功先生等专家考证,确认非张旭所作。《郎官石柱记》楷法严谨,集诸家之长,有欧楷之险劲,虞楷之精劲,褚楷之清丽,是张旭后来狂放草书发展的基石,所以其草书狂中有法,顛中有度,而成为后世之楷模,但凡学习狂草艺术的书法爱好者都会临习张旭的草书,因为它是中国狂草艺术的一个高峰,后世难有匹敌。

张旭的草书笔法遒劲,苍茫古雅,气势力度都雄奇轩昂,线条雄健豪迈,气度恢宏,干脆利落,线条粗重纤细对比,曲直对比,中锋为主,时而杂以侧锋,侧笔中锋:这是张旭继承魏晋笔法最根本的内容。 涩中求畅:打开《古诗四帖》,第一眼看到的是奔放流畅。但细看每一个笔画,很多又都是迟涩而凝重的。张旭的狂草和王羲之的今草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创作风格变了。王羲之是典雅的,而张旭是浪漫的。典雅多理性,浪漫多感性。 灵动多变。奔放连绵:这是张旭狂草不同于前人的最明显的特征。狂草要突出“狂”字,“狂”是什么?狂草之“狂”不是狂乱、狂怪、狂妄和疯狂,而是作者心理上的一种雅逸、潇洒、奔放和豪迈。

张旭草书的结字因势成字,虽然写的速度很快,但结字仍然稳重潇洒,不狂怪松散,字势上下衔接自然流畅,如九曲河水,浩浩荡荡流动不息,观后让人荡气回肠,在结字上,张旭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草法精熟: 草法精熟是狂草书家的共同特点,然而张旭草法的精熟又在古今众多狂草书家之上。以《古诗四帖》为例,首先,作品中所有文字均为纯正的草书,没有一个行书。清一色的草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作品创作的难度,这一点古今草书家很少有人能做到。第二,此帖草法和书写的熟练程度以及表现上的写意程度也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沈鹏先生常说,写草书的人要进入狂草。什么是进入狂草?就是一定要写出纯正的草书的感觉。张旭的《古诗四帖》之所以感人,之所以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震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写出了纯正的与所有今草作品都截然不同的狂草气息。

②结字高古: 对于结字方面,张旭的成绩是惊人的。尽管他在书写之中任情挥洒,但我们仔细分析《古诗四帖》中的每一个字,无不合于古人结字之法。

③字体宽博: 宽博才会大气,宽博才能雄浑。古人把高境界的书法 作品称为“逸品”,象征魏晋风度的词叫“晋世清韵”,晋世清韵的核心内容是“雅逸”。什么是逸?逸是自由、散淡,是潇洒、随意。没有宽博就无所谓“逸”。张旭抓住了这个问题的根本。

④因势成形: 在《古诗四帖》中,严格按照古法造字是张旭结字的基础,因势成形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狂草书写上的随机性和章法上的丰富性,增加了书写环境的复杂性,为结字提出了难题。在构字上既有创造矛盾、任情恣肆的自由,又有解决矛盾、填补均衡的无奈。因此,因势成形成为《古诗四帖》重要的结字特点。

张旭草书的章法稍显紧密,但行列清晰,虽随手写来,但法度不失,字与字之间虽然紧密,但不闷塞,主要在于留白和线条之间的巧妙搭配,张旭草书的章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①自然疏密,没有刻意雕琢。 这是张旭书法 的特点,也是几乎所有古代书家共同的特点。张旭不在章法上刻意地经营空间,而是讲究自然书写,自然疏密,浑然天成。我认为最好的狂草作品不应该是设计出来的,而应该是“碰”出来的。没有设计、没有经营,只想表现一种感觉、一种思想。沿着这种感觉任情恣肆,完全靠下意识去写(平时的规范都化作了下意识),而写出的结果却“嬉笑怒骂皆文章”。一切奇情迭出,又一切合理合法。对于这一点,《古诗四帖》给了我们很好的印证。

②分区域、分段落有不同的风格韵律。 《古诗四帖》虽然没有从空间上进行人为的设计,但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它在章法上的丰富性。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作品内容和作者创作情绪的延伸变化,而表现出成片的、丰富的风格韵律变化。这些由于线条质感、书写速度等因素形成的变化,是自然递变、浑然天成的。

③拉近行距,实现“隔行通气”。 大草作品更强调章法上的整体性,虽然仍以行为书写单位,但行与行之间没有联系的草书作品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如何使行与行之间相互关联,成为相互作用的整体,这是古今狂草书家都面临的一个难题。一幅狂草作品,如果说第一行可以随意写,第二行就不行了;第二行要观照着第一行来写,要努力做到两行之间既变化又和谐;而第三行不仅要看第二行,还要观照第一行;第四行要观照前三行。这就是为什么纵幅的书法 作品大家多愿写三行、两行的,而不愿意写多行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古诗四帖》用了一个极其巧妙的方法,那就是拉近距离,有些段落几乎到了横无行、竖无列的程度。

④上下错落,活跃氛围。 在书法 学习上,自古就有“五年上齐,十年下齐”之说。说的是写一篇字,要做到上边线齐和下边线齐是很不容易的。而过去人们写字多为小字楷书、行书,一页纸要写很多行,上下不齐就不能做到端庄精美。这一原则至今仍然是我们书写章法的基本准则。然而,在《古诗四帖》中,张旭打破了这一规范。在这样一幅不算太长的手卷中,出现了多处上下不齐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原因是狂草这种书体具有不同个性。在狂草作品中,字形灵活多变,字体时大时小,字势欹正相间,动荡多变的章法局势使上下不齐成为了一种自然的必然。有了这几处错落,章法气势在规整之中便多了几分活跃。反之,没有这几处错落,整件作品会立即显得生硬刻板。

张旭草书历来为书法爱好者所尊崇,学习者也甚多,但真正学到其精神气韵,后世好像还没有几个,由此也可以看出草书学习的难度和所需要的才情,光有功力,没有才情是很难写出草书的风韵气势,光有才情,没有功力很难表达出草书的线条魅力。所以学习草书,既要有功力也要才情,才能超越古人,成就一代草书书法的丰碑。

图片[1]-张旭草书书法欣赏-好字无忧
,张旭草书章法值得今人学习,什么南林北李尚缺功夫,不是年龄大,教授什么的字就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