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发展与笔墨困境——关于当前书法创作的思考

◇黄焕华/文

摘 要: 中国书法已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书法创作随着不同时期的问题变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如一开始的甲骨文、 金文、 小篆体到后来的行书、 草书和楷书等书法字体。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书法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书法创作的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多, 部分书法创作过多地展现创作流派而非书法本身的真谛, 因此书法创作在形式上和本质上都面临着较大的困境。 文章就当前书法创作的形式和实际困境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书法创作; 形式; 笔墨

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书法书写传统不断遭受挤压。中国书法本身实用性逐渐丧失,在形式上极度缺少生活体验和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带给书法创作的积累,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能够适合书法艺术成长的土壤越来越少。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指引下,书法创作的展示功能正在逐渐提升。有很多以传统老书法家为代表的书法创作理念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院校科班训练的书法写手增多。很多从事书法创作的人正在形成共性化较强的群体,例如各个书法培训中心和各大美院对学生的书法培训,主要以书写技术和流派内容为重点展开。因此,形成了群体主导书法创作的现象,很多所谓的书法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更高的创作能力并积累更强的书法创作意识。在当前的书法国展测评和审核中,古人的自然成书与当前的书法创作体系截然不同,于是产生了当前书法创作的“展览体”和“展览效应”。

图片[1]-形式发展与笔墨困境——关于当前书法创作的思考-好字无忧



一、书法创作形式的具体转变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展览积极推动了书法的发展,因此发生了展厅书法创作形式化到创作形学的变化。由于展厅书法创作的出现,书法创作与生活实际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功能脱离,即当下的书法创作主要带给人们的是形式表现和视觉感受,于是大众的书法审美也逐渐适应了书法展览的需求和变化。当今汉字书法创作面临的困境是在汉字常见的创作空间内,更加无奈地将创作空间逐渐变小。由于书法展厅创作具有现代化因子,于是书法创作在展厅的书写中,更是情不自禁地传递着视觉的表达需求,这使得书法创作变得越来越形式化。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海良通过书法创作的展览,积极有效地改良了书法设计意识和形式构成。书法创作的先锋派始终打着新文化运动的“书为形学”的主张,通过积极发现想象空间和新的表现领域来展现书法创作的现代感。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当代书法的创作需要紧跟文化的形式变化和关注方向。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现代文化已经被深深地烙上了西方文化艺术的烙印,正在积极构造文化内涵中固有的和谐因素。书法创作的形式构成在本质上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嫁接。例如早在民国时期,我国的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借鉴西方艺术创作的手法和形式,以黄宾虹晚年的绘画为例,典型的创作手法便是积极借助西方印象派手法烘托山水光影,添加色线,这样传统的笔墨语言才能彰显出完整的画面。当前的书法创作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密集地开办展览,书法作品展厅已经变成各个流派的躁动和纠结场所。一般情况下,书法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即通过书法的空白造型、笔墨浓重调色等外在形态来有力表达书法的内在本质。因此书法需要向实用性艺术发起挑战。当前很多书法家认为书法创作是各种造型和笔墨的组合。书法创作需要正确处理好笔墨形式和外在形态之间的关系,当下的书法创作早已因为书写的形式化而加快了技术化的步伐,在书法展厅的活动中将西方的视觉艺术观念慢慢渗透进来。

在社会经济发展持续进步的当下,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在逐渐适应艺术现代化的演绎,在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有效提升艺术自身的合法化以及合理化,通过对各种形式和技巧的追求和关注,让艺术具备典型的现代主义艺术特点。随着当代艺术理论和美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书法创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艺术铺垫之路。在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当代的所有书法创作已经很难将文艺创作理想与人生的修为紧密相连,通过书法创作来有效实现书法家的政治和道德基础,最终完成伦理和意识的同一性。在积极彰显当代书法艺术审美作风的同时,被书法展厅活动破坏的书法自然书写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恢复。如果说当下书法面积的展览已经与西方的审美标准形成了相互关照,那么我国繁忙且繁荣的印刷行业则是各种书法创作的收官尽头。为了积极适应现代展厅中书法形式美的需求,今天的书法读者依然可以将所有的经典书法作品放置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完成赏读,而书法创作为了追求形式的对比,以及趣味和写意,已经在现代西方视觉艺术的映照下逐渐地实现了重构。人们因为不再拘泥于某一种视觉感受,而是对乱了的章法、结构和技术产生不同气韵的搭配,这些不同的元素穿插开来后,书法艺术在视觉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另外,当代审美文化确认和审美惯性思维,也会对书法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运用这种方式对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展开考察的过程,也是考究现代书法家书法艺术的过程。

图片[2]-形式发展与笔墨困境——关于当前书法创作的思考-好字无忧



二、书法创作笔墨内质与书写心理分析

当前的书法家已经被动地选择了形式化创作实践,但是在视觉展厅的现代审美冲击和延展下,中国书法创作中积累于传统书写的诸如笔墨内质、文采焕发和书法神性等特点,更有助于将复杂和庞大的文化背景忽略掉。为积极迁就书法视觉的需要,在审美心理不断异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新时代书法创作的笔墨困境和危机。因此书法创作者的心性也在创作中被逐渐扭曲,随着书法创作中书写生态系统的变异,原本想依靠创作笔法和文字来实现边界改造的创作,便会导致书法创作的笔墨内质变异。原本的书法之美在于体现书法的优雅和宏大气象,通过书法笔墨内质积极衬托起书法的核心,在书法创作中展现书写者的真心和本质,而不是积极展现书法的外在形式。

在中国的当下发展中,书法创作对形式的关注过多,所谓的形式构建是在西方现代形式主义的影响和诱导下产生的,于是中国原有的书法审美标准及规范被模糊处理。中国现代的书法学在反古典、反传统的背景下成立,由于审美背景和审美意趣的不同,无论遵守什么创作规则,都难以运用古代创作规则来实现书法的现代创作需求。一旦书法创作牺牲的是书写者的精神意志,那书写者很难接触心中对书法的刻画痕迹,在持续的书法创作中,导致书法创作逐渐走向艺术的边缘。当前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理论和形式的影响下,其创作“线”并没有给书法创作带来更加丰富的内容,因此西方艺术创作不需要书法创作这样坚持“点、线、面”的错落和重构,因此便可以通过解剖和透视等手段形成意趣浓厚的艺术形象。古人在书法创作中高度重视形式,例如古代传世的简牍、书碑等不仅是书法作品,更是记录古代书信往来和事件的手段。另外,在古代很多公共空间出现的立轴、中堂、扇面和对联等创作形式,都是书法创作的自然方式和形式的表达。只有逐渐有了书法表现和应制成分,才能为自然式书写背景加强自然延续,最终创作出气韵生动,笔墨内涵书法机趣、灵性的作品。

图片[3]-形式发展与笔墨困境——关于当前书法创作的思考-好字无忧



三、结语

虽然当下的书法创作已经难以回到从前的创作时代,但是不能单纯为了探索书法创作形式而从根本上牺牲了书法创作的笔墨内涵和本质。一旦失去了书法创作的笔墨内质,书法创作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只有积极掌握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和影响因素,始终坚持书法创作的内外兼修,既注重外在创作形式又注重内在笔墨创作本质,最终才能保障中国书法创作表里融通。

参考文献: [1]本报采编部整理.“千年绝响:‘龙门书风’学术讨论会”发言纪要[N].中国书法报,2020-11-17(6). [2]岑岚.书法的人民性与艺术性必须高度结合[N].中国书法报,2020-11-10(7). [3]卫震来.书法创作中的“意象”塑造[J].戏剧之家,2020(31):173-174. [4]刘淮.论书法创作中的情感表达[J].艺术评鉴,2020(19):40-42. [5]陈洪武.正本清源 守正求新 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书法事业新局面:中国书法家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J].中国书法,2020(10):4-8. [6]杨红卫.关于书法中的形式美在创作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0(19):86-87,96.

(转自《大观》 2021年第3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