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势”到底是个啥?控笔能力,原来是这样提高的

对于接触书法时间较长的同志们来说,经常会听到、见到“势”这个术语,什么“取势”、“笔势”、“体势”等等,各种解释、说法都有,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那么书法中的“势”究竟指的是什么?

其实这是个老问题了,由于书法这门学科没有固定、标准的术语,导致大家对一个词的理解都不一样,比如“中锋、侧锋”这种基本的概念解释都不固定,更别说“势”这种形而上的词了。

先说第一个解释——姿势、形态。

比如下面三个“不”字,分别出自虞世南、米芾、王羲之,同样一个字,虞世南取“静势”,写的很稳当;米芾取“险势”,字形倾斜;而王羲之取“动势”,用牵丝表现出笔锋的运动。

这是一种解释,很简单,还有其他解释吗?有的,这就是张怀瓘记载的所谓草圣张旭的“五势”。

中国书法中有所谓的笔法传授谱,类似陈氏太极等传统秘技的传承历史。经过大概是这样:王羲之——王氏子孙——智永——虞世南——陆柬之、陆彦远——张旭,张旭的弟子很多,其中包括颜真卿,此外还有邬彤——怀素等其他脉络。

可见张旭是根正苗红的二王一脉传承人。

那张旭是怎么论述“势”的?

张怀瓘的记载是这样的,说书法中有五势,就是五个笔势:一曰钩裹势,二曰钩弩势,三曰滚笔势,四曰竖笔势,五曰奋笔势。

可以看出,张旭这里说的“势”不是对整个字的描述,而是指字的一部分,是字组成构件。张怀瓘后边还记载了三十几种笔势。

有人说,咦!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偏旁部首吗?确实,这跟偏旁部首的思路很像,只不过,偏旁部首是文字学里对汉字部件的拆分,而张旭所讲的“势”,是书法中对汉字部件的理解,一个来认字,一个来书写。

张旭所说的势,(1)每个笔势都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点画搭配;(2)每个笔势都是一次运笔写成的;(3)一个笔势表示笔锋固定的路线。

有人说,古人是不是闲的,明明有偏旁部首,为啥还搞出这么一套笔势理论?

这是因为,认字跟写字完全是两码事,日常手写追求的是速度,放到今天也是,除了写作业,估计没人愿意一笔一画地写,太费劲。那用笔势来书写能提高书写速度同时达到美观的效果的吗?

完全可以。只要善用笔势,可以把很复杂的字简单美观地书写出来。

比如繁体的“無”,笔画多到有十几笔,写起来很费劲,而且不容易写好看。那古人如何用笔势思维写这个字?

下面是王羲之圣教序中的無,可以看到,王羲之只用了两个竖笔势二笔就写出了一个行书的無。

笔势稍加移位或多几个来回,便可以有无穷的创造力。孙过庭的“似”字,是竖笔势写了四个来回。

文征明的“花”字,上面草字头其实也是竖笔势移位两笔写出

其他更复杂的应用不一一举例。

所以用“势”的思维去书写汉字简直是古人感天动地的创举,了解这点,其实大大增加了我们对书法的理解。很明显的比如笔顺问题。

下面这个“成”字,现代汉语要求第一笔是横,但书法中都是先写撇?这种现象该如何跟人解释?

为什么这个“隹”不是“丿-丨丿”而是“丿、丿、丨”?

其实这都是因为古人在写字时是按“笔势”的思维来的,他们在长时间的摸索中已经总结出了可以固定的笔势、写法,而这一点对于不知道笔势含义的书法练习者恐怕是难以理解的。

书法这门学问或者技术,看似低门槛,谁都能摆弄两下子,但真正知道里面门道的却没有几个,不是会认字就会写字,两者还差十万八千里。

控笔能力,原来是这样提高的!

很多人形容书法纯熟的人笔法“游刃有余”,好像毛笔就是自己的手,其实当我们不断临摹,不断汲取各种技法,对毛笔特性和笔法与创作关系了若指掌后,我们也能提高控笔能力。

一、笔的运行轨迹

正书书写时(含篆、隶、楷)讲究逆锋起笔、回锋收笔。在起笔和收笔的过程中,笔锋往往要两次经过同一个点。行笔过程中,笔画圆转处,笔按弧线行进;笔画平直处,笔按直线运动。

行、草书由于运笔较快,笔意连贯,正书中逆起回收的要求被淡化

一笔之中,笔锋很少两次经过同一点(交叉除外)。同时,行、草书变化丰富,直线条相对较少,笔多按曲线运动,连绵前行。

二、笔的运行速度

一般而言,写正书的速度要慢些,但又要有行草的灵动,写行草书则要快些,但又要有正书的稳重。

笔运行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具体情形时缓时急,交替前行。

三、笔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

一般而言,用一分笔,线条轻盈、灵动;用二分笔,线条劲健、润泽;用三分笔,线条浑厚、沉稳;用笔根,线条苍迈、野逸。在实际书写过程中,笔毫与表现载体的接触往往在多个部位之间相互转换,以丰富线条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质量。

这种转换是通过提按来实现的,提笔浅行,则笔画轻细,按笔深进,则线条粗重。

四、笔锋在笔画中所处的位置

根据笔锋在笔画中所处位置的不同,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偏锋之分。

中锋,亦称正锋,指运笔作书时笔锋处于点画中间。为使点画圆润,历来书家多主张“笔笔中锋”。因笔锋在点画中间运行时,墨汁顺笔尖流注而下,均匀渗开,达于四面,点画也就无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左轻右重等缺点。故“中锋”乃书法之根本笔法。“锥画沙”、“屋漏痕”即中锋之喻。

偏锋,即运笔时将笔之锋尖偏在点画之一面。写出的点画往往有轻重不匀,一边光一边毛等弊病。一般书家以偏锋为败笔。

侧锋,指运笔时笔锋所处的位置在中锋与偏锋之间的一种用笔方法。侧锋用笔是中锋用笔的必要补充。正如古人所说的“正以取劲,侧以取妍。”我们在王羲之、苏轼、米芾等书法大家的作品中常可见到侧锋笔法的运用。

我相信,大家只要强化这四个方面的练习,终有一天,你手里的毛笔也会跟着你的节奏走,你也能握住笔,写好字。

,最喜欢张旭的《古诗四帖》,不愧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有两次看帖的时候哭了,自然而然的流泪。,这是黄简的讲课内容,请写上原作者。,好文,讲到书法实质,打开书法之窗![赞][玫瑰],头条已变成书法学校了,为什么?,真感谢有这么好的平台有知识有新闻有科学总之各行各业文卫等等不用一一说明为策划和作者占赞,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