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发明了田字格、米字格?

汉字与其它文字不同,它的外型是单独的方块,俗称方块字,它可以横写,也可以直写。除少数的单型字外,它的内部结构是由单笔组成部首,再由部首和部首结合而成的组合体,其组合形式主要有三大类:1、左(中)右组合:如妙、嫩、羽等;2、上(中)下组合:如昌、简、磊等;3、包围(半包围,全包围)组合:如包、同、国、回等。这是汉字的重要特征。

因此,要把汉字写得紧凑、挺拔、整齐、匀称、美观和大方,就必须处理好汉字的结构、比例、重心以及笔调、动势等问题。而要解决字的结构、比例、重心等问题又必需把要写的字限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格子)之内才能进行审视和调整,于是各种习字格也就应运而生。

相传习字格始于唐代,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时期,当时为迎合追求法度,讲究笔法,强调结构的时风,人们研制了九宫格。其制作的原理主要依据“字分八面,中心攒聚”理论,也叫拱心原理:古人认为,字分八面,而八面的点画都拱向中心。所谓中心,即是字的中宫,是字的“精神挽结之处”。包世臣说:“字有九宫。九宫者,每字为方格,外界极肥,格内用细画界一‘井字’,以均布其点画。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字其头目手足分布于八宫,则随其长短虚实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艺舟双楫》)

清代蒋冀在唐代九宫格的基础上发明了清代田字格,其最大的特点是省略了唐九宫格的繁杂,由81格简略成36格,同时把“中宫”的井字抽象成一个点。

这为后人研制多种形式的习字格开辟了新的领域。可以这样说,现在流行的各种形式的习字格,实质上都是唐代九宫格和清代田字格的变式。变的方法也很简单,或简略,或具体。我们可以根据习字格的“中宫”即“中心攒聚点”的范围大小不同,把各类习字格分为两大系列,即以唐代九宫格为基础的宫格系列和以清代田字格为基础的田字格系列。

以唐代九宫格为基础的宫格系列,其“中宫”是一个面。

以唐代九宫格为基础的宫格系列

其演变的过程如下:

以清代田字格为基础的田字格系列,其“中宫”是一个点。

以清代田字格为基础的田字格系列

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如下图:

无论是以唐代九宫格为基础的宫格系列习字格,还是以清代田字格为基础的田字格系列习字格,尽管形式各异,但研制的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即依据坐标的定位、缩放、度量原理和“字分八面,中心攒聚”理论。

写字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帮助习字者确定一个字的重心、大小及构成整个字的各部分的大小、位置、比例等作用;二是依据坐标的定位、缩放、度量原理,把要临习的字放在某种习字格中,临习时依照字的点画结构在范贴中的位置,在习字格中找到相应的位置进行临摩,练习,这样写字便不会走样,同时也可以将原贴中的字放大或缩小。习字格实质上是写字教学的一种工具或载体。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