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古不辍,开一代篆书先河的清代书法大师

临古不辍,开一代篆书先河的清代书法大师

王澍《篆书汉尚方镜铭轴》纸本 94.8×40.5cm 上海博物馆藏

明末清初是时代剧变和社会动荡的年代,晚明的不良学术风气影响到了清初,此时“文字狱”使许多文人远离政治官场,进而埋头潜也研究古文、金石、碑刻、考据之学,使清初思想发生变革,积极影响了清代学术发展。

王澍《临古法帖》纸本草书 139×69cm 吉林省博物馆藏

清初至乾嘉时期,经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思想为整个学术思想界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清代小学,金石学的巨大成就也为篆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明清文人篆刻的兴起,更为篆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契。

王澍书法作品欣赏

大量碑刻墓志的出土等都为篆书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并对清代篆书的积极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产生了诸多有成就的篆书大家——王澍便是这环境下的一位佼佼者。

王澍书法作品欣赏

王澍(1668—1743)是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一位帖学大家。他一生著作丰厚,金石考订之外,对于帖学理论尤有建树。王澍是清初著名的篆书家,其一生潜心治学,临古不辍。除其篆书引领影响清代篆书书坛以外,他的书学理论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篆书的发展从商周金文到秦代小篆,经历了漫长而又丰富的过程。汉代除《袁安碑》、《袁敞碑》之外篆书走向衰微,一直到唐代篆书复兴,李阳冰是这时期的代表。宋代以后篆书再次衰微,一直到了清代,篆书达到了又一高峰。

王澍书法作品欣赏

由于清初董风盛巧,可供王澍参考的篆书婢帖屈指可数,也仅有李斯、李阳冰、赵孟頫等。王澍篆书古雅俊逸、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开创了清代篆书的先河,在王澍的理论中,对于篆书有着自己很独特的见解,他自己说道“篆须圆中规,方中巧,直中绳。篆书用笔须如绵裹铁,巧笔须如蚕吐丝。篆书有三要:一曰圆,二曰瘦,三曰参差。圆乃劲,瘦乃肤,参差乃整齐。三者失其一,奴书耳。”王澍的这些见解也成为后世品评篆书的重要的依据。

王澍书法作品欣赏

篆书不像行草书那样可以跌宕起伏,作篆书需要屏气凝神,平缓写就。王慰在专注书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从中总结验感悟,著述书学理论用以指导实跋创作,也为后人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王澍书法作品欣赏

从王澎的篆书作品看,他的篆书很好的做到了中锋用笔,而使得毛笔的锋颖灭迹隐形,达到了起止无端的神妙境地,无愧于清初篆书第一高手的称谓。王澍在临摹上不仅在字形融入自我寻求变化,也在用墨上也追求变化。王澍用墨善用浓墨,而且书写的速度较快,因而在笔画的起始端墨色较为浓,随着行笔的速度变化,墨色自然产生由浓变淡直到変枯的变化,力求凸显作品的节奏感。

王澍书法作品欣赏

篆书盛行时期是商周、秦代,再到唐代,元明是没落期,直到清初王澍的出现,使得篆书再现又一高峰。王澍潮篆书承二李之衣体,再借助金石学、古文字学在清代的空前繁荣,使其篆书独领清初书坛。

随着王澍在篆书上取得的成就,使其后来的一些篆书家大都借鉴效仿。王澍作为清巧代表书家,作为篆书的复兴者,所取得的篆书成就不光影响了他后来的一些篆书家,而且还扭转了晚明遗留下来的时风,他所著的《论书剰语》也为后人学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一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