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13岁书法手稿曝光!网友褒贬不一

众所周知的乾隆是一个治国能手,在位期间国泰民安,万物欣欣向荣。同时,乾隆是一个对书画近乎痴迷的皇帝,一生留下的书画作品近万件。

最有名的故事就是,乾隆为自己最喜爱的三件作品建立“三希堂”的故事。乾隆实在太喜欢《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和《伯远帖》了,于是他在自己住的养心殿西暖阁,隔出一个小屋,命名“三希堂”,以供自己对这三件法宝欣赏和临摹。

三希堂

这三件藏品能让乾隆茶不思饭不想,每每初雪来临,都要先拿出《快雪时晴帖》仔细观摩一番,高兴了就题一下字,印一下章,后人统计,仅《快雪时晴帖》就被乾隆题字70余次,印章170多枚。

快雪时晴帖

可能很多人评价乾隆的书法造诣并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其实乾隆一直是一个学霸般存在,据说6岁便熟读四书五经,5月份故宫举办的“几暇怡情——乾隆朝君臣书画特展”就首度曝光了乾隆在13岁和25岁的临摹作品。

乾隆13岁时临摹赵孟頫晚年楷书《汉番君庙碑》,笔法有些生硬,红字为当时的老师评语“用墨太浓,字未端正”。

第二幅为13岁时临《多宝塔碑》。

这幅仿写作品是乾隆登基前最后的手稿,因为登基后便为“御笔”了,再没人敢给与评语。

尽管有人说,乾隆为很多名作的题字是“毁了原作”,其实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多珍贵藏品,都得益于乾隆的收集和珍藏,才留给后人一笔重要的财富。

看完乾隆13岁的书法,有人觉得作为一个孩子很厉害了,但悟性还是不够!您认同吗

我相信乾隆对书法是认真的。

不然也不会专门弄个“三希堂”,只是乾隆是个不折不扣的书法“脑残粉”。

历代帝王都是收藏书画经典的习惯,但只是乾隆胆大包天,对国宝级书画使劲儿祸祸:大印章一顿乱盖,不分字里行间。一笔臭字想题哪就题哪,名画也不放过。

看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让乾隆盖成啥样了。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也叫他题满了字。这是画啊,不是大字报。

当皇帝真是无法无天啊!

多少后人见此,心里都会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好好的怀素书法,突然冒出一个大印章,咣当盖在两行字上面了。哪个死太监干的?没皇帝的口谕,怕太监也不敢吧。

别看他活了89岁,缺德事真是没少干啊。

乾隆是不是对自己的一坨一坨软弱无力的书法很自信呢?他确实对书法下过不少功夫,可惜学糊了。

上面这是乾隆临的孙过庭《书谱》。

写得很认真,可惜水平只能算是业余水准。

唐太宗还有虞世南和褚遂良做书法老师呢,大清朝乾隆就找不到一位老师好好学一学么?这明显没过笔法关啊。

大黑体是乾隆的招牌字体。

大小一致,形如算子;粗细均匀,无半点激情和活力。

流滑,是乾隆书法的明显特色。

赵子昂和董其昌都学哪儿去了?不见半点珠圆玉润,只落下个“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的面条下场。

一个字评价:俗。

两个字评价:太俗。

当了60年皇帝的乾隆,这笔书法如果让他爷爷康熙见了,非搧他大耳瓜子不可。

字写得这么丑,还到处题,这不是光屁股推碾子——转圈丢人嘛。

看看他爷爷康熙在绢上的临帖。工工整整、认认真真得像个小学生。

这些字本是罗振玉家的旧藏,1945年被占了家宅的苏联大兵扔窗外后,流落民间,后来是旅顺博物馆好不容易收集回来的。

康熙的书法胜在骨力。能甩乾隆三条街。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比乾隆多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乾盛世,其实是爷爷打江山,孙子享太平。

从书法里,可以感觉到康熙那股子精气神,力量感。在胸怀和魄力上,十个乾隆也不等于一个康熙。

如果看到乾隆挥舞的破字四处题写,康熙一定会大喊一声:孙子,写得太差了,还不如你爹写得好呢!

雍正在不被看好的前提下,能顺利夺得龙位,能是省油灯吗?看字里大开大合,也是个有大抱负的主儿。

据说雍正一天光朱批就是上万字,在位时间不长,有人说是勤政活活累死的。

再看乾隆,活着的时候,好像天下太平,其实很多矛盾都在雪藏。他一死,雪化了,大清朝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回头再看他的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补记:

很多人认为,乾隆的书法虽未尽善尽美,但放在今天,依然让有些书法家汗颜。对此,我表示同意。

,很多人认为,乾隆的书法虽未尽善尽美,但放在今天,依然让有些书法家汗颜。对此,我表示同意。,俗到极致即是雅。,乾隆皇帝的兴世,谁能告诉我,老百姓吃的啥。,别嫌弃了 够好了,治国能手。你确定吗?,大清帝国万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