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杨守敬在日本只呆了四年,缘何被称为“日本书道的大恩人”

“书之大者——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展

在杨守敬诞辰180周年之际,2019年2月26日,“书之大者——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以杨守敬一生的学术历程入手,通过“杨守敬与湖北”、“杨守敬与潘存”、“杨守敬对日本书坛”的影响、“杨守敬的朋友圈”四个版块进行梳理和呈现。杨守敬又一次成为艺术界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他对日本书坛的巨大影响更被津津乐道。

杨守敬

杨守敬(1839-1915),湖北宜都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字鹏云,号惺吾、星吾、心物,晚号邻苏老人。系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杨守敬楷、行、隶、篆兼擅,撰有多部书论专著,影响最大的有《楷法溯源》、《激素飞清阁评帖记》、《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和《学书迩言》。

杨守敬著作

杨守敬急赴日本

杨守敬的书法在中国算不上一代宗师,而在日本,却被誉为“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又被日本人称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祖”、“日本书道的大恩人”。

杨守敬足迹

  杨守敬成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之祖和大恩人,大有偶然的一面,也有必然的一面。偶然,因他参加庚辰年朝廷会试不中,只好应清朝驻日钦使何子峨之邀于一八七九年四月急急忙忙赶到日本东京,在使馆中充当随员,直到一八八二年四月差满回国,在日本共四年。四年期间,他因购书、访书、易书和日本文士广为交往,其中交往最多的是日本著名的书法家岩谷修(字一六,号古梅)、日下部东作(字子旸,号鸣鹤)、冈千仞(字振衣,号鹿门),还有一位松田雪柯。

展览现场

据日下部鸣鹤所定的《三人的益友》(收入《鸣鹤先生丛话》)中记载:“那是明治十三年前后的事情,一位叫杨守敬的男子,作为当时中国公使何如璋的顾问,来到日本。关于杨守敬,我们早有所闻,知道他是有名的金石学家,因此与一六、雪柯商量好,决定如果他来,就马上前去请教他的见解。当时他不懂日语,我们也不通北京话,只得全部用笔谈。可是最初三人都不认为他是大学者,都看不起他。但是随着交往增多,他在学问上的远见卓识的确使人叹服。尤其有幸的是,杨带来了一万好几千的拓本得以饱览的机会,这对当时的吾辈而言,实可称为金科玉律的研究资料。至于杨为何带来这样多的拓本来日,及因当初在北京受何公使招聘,无暇绕道荆州乡里收藏图书拓本,便直接带了行李来日,虽然麻烦,但仍将当时住北京的全部对象携来赴任云云。有幸的是,这些都是我们根本无法看到的东西。”

杨守敬书法

  知名艺术学者陈传席认为,虽然“他在学问上的远见卓识”使日本学者叹服,但若没有赴日的机会,他也成不了“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之祖”。有了赴日的机会,如果他在学问上缺乏远见卓识,日本学者也不会叹服,他也不会成为“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更巧合的是,他因急于赴日,随身携带的一万几千件拓本来不及送回老家,只好带到日本,却在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杨守敬书法

杨守敬给日本书道带去了什么

  日本书坛自唐代以降,一直延续的是王羲之式的被称为正统的书风。几乎没有人热心于碑学,篆隶书法几乎不见。杨守敬带去了几千件古碑拓片,并在日本传播“尊碑”思想。充满了古拙、野逸而又新鲜趣味的篆隶和北朝碑版,对日本书法家而言确实是一种震撼。于是日本书道界掀起了一个学碑的热潮,从而改变了日本书坛的格局,从此开启了北朝碑版式的雄浑书风。

杨守敬书法

  而且,向杨守敬请教并追随杨守敬的日本几位书法家都是日本书道界的权威人物,岩谷修、日下部鸣鹤都是日本书道界的泰斗,他们的书法遍及日本,他们的弟子也遍及日本。日下部鸣鹤的弟子大多都是后来日本书道界的名家和重要人物,如比田井天来、丹羽海鸥、近藤雪竹等;鸣鹤的弟子们还编印了《鸣鹤先生楷法字汇》、《鸣鹤先生丛话》、《鸣鹤先生学书经历谈》等等,影响至大。在鸣鹤的书法和书论中,显然有杨守敬的影响。冈千仞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曾于日本大阪开设双松冈塾,教授弟子众多。明治维新后,又任东京府学教授、东京图书馆馆长等职,著有《尊攘纪事》、《观光纪游》等。在一八八二年杨守敬归国时,冈千仞父子随他一同到了上海,又到了苏州,经杨守敬介绍,拜会了很多中国名家,而以杨守敬对他的帮助和影响最大。他们回国后,仍一直在宣传杨守敬的艺术思想。雪柯虽然早死,但在他的日记中记载有和杨守敬的交往以及笔谈的内容,且都在日本发表过。日本人都以和杨守敬交往或笔谈作为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有一位深知中国文化的医生森立之,把和杨守敬交往及谈话的内容都整理出来,编为十册,名曰《清客笔话》,该书至今仍珍藏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附属研究所斯道文库中。

杨守敬书法

 由于日本掀起了强烈的杨守敬旋风,致使他在日本的影响越来越大。三十年后,辛亥革命事起,日本的寺西秀武还特请黎元洪都督保护杨守敬的家宅和藏书,又有日本福冈县的书法家水野疏梅(元直)不远万里从日本赶到中国,拜在杨守敬门下学习书法,还为杨写了一首诗:“钦仰风容玉样温,胸无城府共谈论。夏彝周鼎精稽古,秦碣汉碑远溯源。介绍一生翰墨妙,奇书万卷草堂尊。殷勤向我传心画,正是深高海岳恩。”并有序云:“辛亥九月,我将航于清国,到鄂垣从杨惺吾先生学书法。友人谓武汉战争方烈,甚为危险,力止我行。我不以为意。及开行入沪,忽闻杨先生避兵来此,欣然晋谒,请受业于门。先生以老为辞,既而悯余好学之忱,许之。尔来日日亲炙,猥蒙殷勤垂训,感荷何极。爰呈俚语,以鸣谢悃。”为指导水野疏梅学书,杨守敬还为他写了《学书迩言》,水野手抄后带回日本,出版了《学书迩言疏释》,在日本广为流传。

杨守敬书法

  杨守敬的很多著作在日本流传得比在中国更广更为人注意。要补充说明的是,杨守敬不仅带给日本书界很多中国碑版拓片,还给他们讲解书法的理论和原理,同时具体指导他们如何用笔。他在和岩谷修、日下部鸣鹤、松田雪柯等人的笔谈中就有大量的这方面的内容。如他给岩谷修讲“大抵执笔犹其次,而用笔为要”;“中锋最善体会,非锋在画中之谓也。八面出锋,始谓之中锋。(中略)惟中,故能八面出锋,若非中,则仅一二面矣”。他又对日下部鸣鹤谈到:“藏锋者,力透纸背之谓也。如有浮滑笔立不住,便不是藏锋。藏锋之说最妙,粗犷者以硬笔为力,非藏锋;嫩稚者才以浮滑为美,亦非藏锋。藏锋者如直道之士,深沉不露,而其中藏不可测度,不使人一览而尽;又如深山大泽中藏龙虎,不使人一望而知,岂无岩谷锋棱之谓乎?我朝亦有为藏锋之说所误者,其字如土木偶人,不出锋便土木偶矣。”对于学碑,他指出:“初学隶,《西狭颂》、《景君》、《范氏》、《封龙山》为佳,若《石门颂》、《杨淮表颂》,皆非初学者宜。《鲁峻》、《孔宙》、《乙瑛》、《曹全》之类,汉碑之平正者,然学之恐流入唐隶一派……《孔宙》非不佳,然其用笔圆,学隶欲从方正入手。《曹全碑》亦不可学。《曹全》、《孔宙》如正书之赵、董,非不悦人目,然学之者易趋熟滑,故必求生硬者入手,学楷法宜六朝入,亦是此意。”“学篆,汉碑之《少室石阙》为今所存篆书第一,学之亦宜极力。其次则以《石鼓》、《琅琊》(二碑非不第一,一则籀文非篆正派;一则模糊剥蚀过甚)。再以秦汉瓦当观其章法,再以历代碑额泽之。”

杨守敬书法

  杨守敬的著作,尤其是《激素飞清阁评碑记》、《激素飞清阁评帖记》以及《学书迩言》,在日本流布最广。其中也谈到用笔,如:“……所谓藏锋者,并非锋在画中之谓,盖即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之谓。后人求藏锋之说而不得,便创为中锋以当之,其说亦似甚辨,而学其法者,书必不佳。且不论他人,试观二王,有一笔不侧锋乎?惟侧锋而后有开阖、有阴阳、有向背、有转折、有轻重、有起收、有停顿,古人所贵能用笔者以此,若锋在画中。是信笔而为之,毫必无力,安能力透纸背?且亦安能有诸法之妙乎?”

  这些关于用笔具体性的指导,对日本书法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日本现代书法史家宇野雪邨在《中国书法史》中就说:“杨守敬的《学书迩言》,以及他的另外两部著作《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和《激素飞清阁评帖记》,作为近年来日本书法爱好者最易觅得的指导性经典书籍,其发挥出的作用远胜在中国的影响。”

  杨守敬还给岩谷一六说过:“贵邦之经学、史学、辞章之学,皆与中土相盛衰,唯金石稍逊耳。”岩谷一六答曰:“金石之学,将以先生为传灯之祖师。”则杨守敬也是日本金石学之祖师。

杨守敬书法

当代日本书道界依然感激杨守敬

  由于杨守敬开创了日本近代书道的新局面,日本人对这位“传灯之祖师”一直感恩戴德,直到今天,日本书道界仍在不停地研究他、纪念他、称颂他。

1985年7月,日本书论研究会在京都思文阁会馆举办了“杨守敬逝世七十周年展览会”,展出了杨守敬的著作和书法作品共一百八十件。

1986年3月,以日本中田勇次郎为团长的三十六人代表团在中国武汉举行了书法学术交流,中日双方在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了“杨守敬及其流派书法作品展”。

1987年8月,杨守敬纪念馆开馆,以日本杉邨邦彦为团长的十二人“日本书法交流访问团”参观访问了杨守敬纪念馆,并在宜都进行了学术交流。

1990年3月,以日本石桥桂一为团长的十六人“日本书道教育研修团”参观访问了杨守敬纪念馆。

1992年8月,以杉邨邦彦为团长的十人“杨守敬及其交友访华团”再次参观访问了杨守敬纪念馆,并与杨守敬学术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以杨守敬为主题的书画展。中国方面也曾派访问团赴日,与日本书法界举办“杨守敬及其交友书法作品展”等等。

 日本学者每到杨守敬墓前,都要或作揖、或三鞠躬、或叩首跪拜,表达自己对杨守敬真挚虔诚的崇拜和感激之情。日本学者还不断地发表文章,表达对杨守敬的崇敬和感激。

杨守敬书法

日本书法家谷川雅夫说:“明治十三年,杨守敬来日本,带来了一万余件碑拓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的毛笔。日下部鸣鹤等日本书家通过杨守敬学习碑派书家。杨守敬使用羊毫笔,日下部鸣鹤等日本书家也开始使用……这样日本书法家使用羊毫的人越来越多了。”谷川雅夫在另一篇文章中又说:“由于十九世纪末杨守敬到日本做公使随员时,带去了大量的六朝碑刻(包括秦汉碑刻)作品,传给了日下部鸣鹤等人,日下部鸣鹤又传给了比田井夫等书家。同时日本书家也直接到中国,学习当时的碑派风格,在书法界形成了‘六朝风’,当时,被视为‘新派’书法。以这种书风为渊源的当今流派有关东西川春洞的弟子,已故的丰海春海、西川宁和他们领导的‘谦慎书道会’。西川宁逝世后,现在的实力人物是青山杉雨、上条信山、殿邨蓝田和小林斗庵等。‘六朝风’因杨守敬去而兴起。”

杨守敬书法

  日本书道教育学会理事长石桥桂一在一九九○年率团参观访问杨守敬纪念馆时说:“杨守敬教会了日本书家抬腕法,当时日本书家见杨守敬抬腕写字时如行云流水,运用自如,写的字豪放、流利、连贯、一气呵成,于是日本书家也学会了这种笔法。杨守敬传教使用羊毫笔,当时日本书家使用的是鹿毛制的笔,鹿毛细而软,不如羊毛的弹性,于是日本书家向杨守敬学会了使用羊毫笔,并且还学会了制作羊毫笔。”

  日本书论研究会会长、京都教育大学教授、书学书道史学会副理事长、《书论》杂志主编杉邨邦彦说:“杨守敬,诚如大家所周知,他于明治十三年应清国驻日公使何如璋的招聘来到日本,直到明治十七年归国为止,在这四年的驻日本期间,与日本朝野名士亲密过从,在学问、书法等诸领域给予极大的感化。当时日本的近代书道界由杨守敬带来的北碑书法,作为新兴潮流不可遏止。基于这种意义,杨守敬是日本近代书道的恩人。”并说:“日本的书家,也无不仰其高名,并且从内心尊敬他。”

  以上足见日本书法界和学术界对杨守敬的崇仰及感激,也可以见到杨守敬对日本书法的影响之巨大。杨守敬扭转了日本书法界千年以来的行草格局,开创了一个以北碑为主流的古拙雄浑风格的新时代。所以日本人反复地称颂他为“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近代日本书道之祖”、“日本书道的大恩人”,非无故也。

杨守敬书法

,杨守敬对日本书法的影响无人能比!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