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书法: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

前碑派中当以金农的书法实践最具典型价值。金农在三十岁前后开始学习隶书,实即师汉碑,三十五岁时来到扬州,受时风浸染,他也写起了郑谷口,现存金农《范石湖诗》隶书轴便是明证,但很快金农便转向专师《华山庙碑》。在八怪善隶的书家中唯一完全脱去郑谷口影响的,亦仅金农一人。入王璨跋金农《王秀册》云:

至郑谷口,力求复古,用笔纯师《夏承碑》,深得汉代披法。沿及雍乾之际善隶者人人宗之矣,能出其范者,冬心先生。

▲ 金农《华山庙碑》(局部)

金农一生的书法作品有五种类型:隶书、行草、抄经体楷书、楷隶和漆书。除去抄经体楷书外,均得力于他的隶书的基础。约三十九岁至五十岁之前,是他隶书创作的高峰期。现存他最早的临《华山庙碑》作品,书于四十岁前后,最晚的临《华山庙碑》作品书于七十二岁,其间以临《华山庙碑》作为其变法的的作品甚众。后来黄易这样评论他中岁在山东曲阜的一个临本,称:“此中年最精之迹,饿隶渴笔,不让古人。”在这一临本上,体现了金农表现金石气的天才本领。作为布衣的金农,其隶书虽未流布朝野,却也曾书动京华。乾隆元年,他赴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主流派书坛盟主张照亲访金农下榻处,盛赞其诗书成就,于隶书云:“君善八分,遐陬外域,争购纷纷,极类建宁、光和笔法,曷不写五经,以继鸿都石刻?吾当言之曲阜上公请君,君不吝泓颖之劳乎?”金农此次未能应举成功,就在此年十月离京返回扬州的途中,金农在滞留山东时写出了这样一首诗:

会稽内史负俗姿,字学荒疏笑骋驰,

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

——《鲁中杂诗》八首之一

金农的这首诗,几乎将一切权威都一扫而光。王羲之系统的历代书家,附会于汉碑上著名的书家,都在“耻向书家作奴婢”一句涵盖之中。概括地说就是弃帖师碑、弃有名书家而师无名书家。乾隆元年(1736),这在当时几乎可看成是极为异端的思想,却代表着清代前碑派中的激进艺术观,并开以后碑派观念之先。正是在这种激进艺术观的指导下,金农的隶书在五十岁以后再度变,“漆书”在他的笔下产生,并借鉴他对古代飞白书的认识和他特别喜用的“倒薤”撇法,使他的变体八分书获得成功。晚年他称自己创造了“渴笔八分”。云:

予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唐、宋、元、明亦无此法也。康熙间金陵郑簠虽擅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一时学郑簠者,更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

▲ 金农漆书作品

换言之金农自认为自己的衰年变法,突破了郑簠,也突破了汉魏,可谓“前无古人”的创造。他的这种“渴笔八分”,后人称之为漆书,而其源实出于汉碑。

晚金农一百三十二年出生的杨岘(1816-1896),第一次提出了“漆书”的概念,在《迟鸿轩所见书画录》中,他写道:“金农……工分隶、漆书,精绘事,具金石气,不肯寄人篱下。”关于金石气的追求,不管金农有意无意,但确实让人们感受到了。如果说郑簠写汉碑参以草法,已与元明人拉开了距离,那么到金农则已完成了清代隶书追求的金石气息,晚年其漆书则更体现出超越时代的特征。其实在金农的长期追求中并不仅仅在师碑中探索了表现金石气,他也曾探索了木版气,他的许多楷隶作品亦曾不遗余力地表现木版气,只不过未被时代接受罢了。而他追求的金石气,和他提出的“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的弃帖师碑、弃名家师无名家的观点,则在其身后完全演变为碑派书家的基础理论而为碑派书家所接受。

▲ 金农作品

金农不仅是一位全面转向师碑的书家,也是成功地从碑版中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书家。他身上体现的价值不仅是前碑派的,也是碑派的。作为一个例证,汉代以后还没有一位书家以隶书为基础生发出如此广阔的创作空间,而金农样式的出现,正说明了师碑的拓展能力和前景。因此可以说金农的突破为清代师碑的书家树立了一个比郑簠更有说服力的典型。

从郑簠到金农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可以看到清代前碑派发展与宗法汉碑的关系。

如果说汉碑在整个清代书法发展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可以说,这正是前碑派书家师碑、访碑、对碑版进行考证研究的必然结果。如果比较一下清代中期与清以前人们对汉隶的不同认识,那么不难发现,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再也不认为吾衍所谓“方劲古拙、斩钉截铁”如折刀头是汉隶的特征。诚如钱泳所言:“汉人各种碑碣,碑有一碑之面貌,无有同者,即瓦当印章,以至铜器款识皆然,所谓俯拾即是,都归自然。”又云:“唐人以楷法作隶书,固不如汉人以篆法作隶书也。”此正是清以前人与清人不同之症结所在。正因为此,我们看到前碑派对汉碑的实践,还逐渐形成了与清以前不同的用笔方法和风格基调。如强调中锋运笔,羊毫笔的普遍运用,以生宣纸为书写材料的发展,金石气的表现与追求等等。而所有这些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并迅速扩展到隶书以外的各种书体,帖派最为擅长的行书和草书也未能幸免。故云前碑派已为清中后期碑派大潮的来临,铺平了道路,作好了准备。

转自书法屋

,再说了,碑是书法家写的,又经过石匠再加工而成,它同时体现两种功夫。,感觉好怪,碑不是书家写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