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者画家,半千龚贤

龚贤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可能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画家了。他自信以大自然造物为师,中国绘画史上的诸位大咖诸如董源、黄公望都不在他眼下。他时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居,有“半千”之号。外界认为 “半千”的字号表现出他的狂者心态,自许五百年中没有他这样的画家。他的“岂贤”之号,也被解释为“哪里有我这样贤达之人”。不过当我们看过他的巨作长卷《千岩万壑图》和他的很多优秀作品之后便知自狂的大师自有自狂的资本啊!

《千岩万壑图》局部1

《千岩万壑图》局部2

他的画没有人物,一片荒原气象,读他的画就好像身处在无边荒原,极目远眺,天地一片寂寥,野水荒湾,顽石层叠,一缕寒烟凝固在空中,无尽的荒凉与寂寞却暗暗的感染到你,似乎感受到作者那无天无地,无古无今的“半千”气象。

江天忽无迹,一舸在中流。

远岫已将没,夕阳犹未收。

龚贤的作品中有一种浑厚的表现力,之前的山水画一般都是先用线条勾勒描绘出山川丘壑的结构,然后用各种不同的皴法赋予山川结构明暗向背和质感,而龚贤却创造性的在线条勾勒出的结构中添加了一种图案性的阴影效果,这种效果甚至近似素描的排线或者炭笔的涂抹,以此来营造空间感和立体感。龚贤独创的这种表现方式给他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气质,他作品中的山水丘壑都更具厚重的视觉效果,层次分明,甚至弥漫着一层朦胧的大气的效果。而他对大气的描绘也给他所创造的一片片荒无人烟的景色中增添了一股流动的气,温润浑然的让观者身临其境。

读龚贤的画可以感受到一种理性,你可以感受作者营造出的意境中的山石草木都似乎被整理过,有一种规律性,随着作者的用笔一丝不苟的展现出来。特别是在描绘江边草木时,龚贤的用笔几乎是间隔一致千篇一律,近乎枯燥,就像素描排线,但是正是这种理性的,规律性的用笔塑造出了他作品中的大节奏,大气运。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龚贤的理性。石涛的作品的用笔追求灵动变化,而相比之下龚贤的用笔就理性规律的多。

石涛小品

龚贤小品

我们将恽南田“得行体不如得笔法,得笔法不如得气象”称为“十六字真言”。这种说法涉及到绘画中的形式、笔墨和气韵三个层面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在三者之间最注重“气韵”(气象)。

而龚贤的说法更细致的解释了“十六字真言”。他说:“今之言丘壑者一一,言笔墨者百一,言气韵者万一。气韵非染也,若渲染深厚仍是笔墨边事。”这句话是说:人人都知道山水画要描绘山川丘壑,没有丘壑的形体山水画就没有表现对象。但是丘壑缘因笔墨而成,所以能深入笔墨谈山水画的画家高于仅仅停留在追求形体层面的画者。山水画的根本在于气韵,在人生命精神的呈现。龚贤说:“气韵,犹言风致也。”没有这个“风致”,山水画则不成为画,所以他认为得此道者最少。

画山水画必须超越山川丘壑的形体表相,山水画要呈现心灵发现的美,表现妙悟中的生命境界。画家画丘壑,不是画外在的山川形貌,而是要画一片心灵的境界。

龚贤的理性和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画中也体现在他无所保留的将自己对绘画的思考和见解整理记录下来传授给他的学生们。从这些“龚半千课徒画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绘画的理性思考和分析。龚贤一度以教画为生,他留下的这些课徒画稿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开先河的。龚贤之后,画谱之作形成风气.最著名的《芥子园画谱》便是由龚贤的学生王慨编绘而成。此书自出版300多年以来,不断再版,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中国画教科书般的存在。无数的近现代国画家都都到了此书的启蒙和滋养。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大师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初期学习的标准范本。当代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也是通过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启了他画家生涯的第一步。这本书可以说是无数画家和国画爱好者的启蒙良师。而《芥子园画谱》的诞生正是线虚了龚贤的课徒画稿的风气,可见龚贤对美术教育和传播的贡献。

龚贤的课徒画稿

一个理性的画家,一个善于思考又一丝不苟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的画家,一个一身傲气无古无今的艺术狂者,一个中国传统的哲学智慧融入到文人画实践中智者,必将使更多人受益。

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

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

作者:韩鹏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杂家一枚。奉行减法生活,努力把前三十二年所学浑身武功融会贯通,自由穿梭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

欢迎订阅“三只蝌蚪”头条号

蝌蚪将会为你以崭新的视角来解读艺术,打通艺术的任督二脉,自由穿梭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