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八病 不可不知 多少人学书十年 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写得不好 安伟波

元代书法理论家李溥光在其书论《雪庵八法》当中曾经说道:

笔法有八病:一曰牛头、二曰鼠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竹节、六曰棱角、七曰折木、八曰柴担。

这是书法笔法的八种病态点画。“书法”一词在书法史上有过多种称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书法”被称作为“书道”,后经时代演变,“书道”一词已几乎无人在提及,“书法”的称谓就此流行开来。“书法”中的“法”既是法度,是古人手追心摹的书写原则,而这“笔法八病”也正是学书之人要避免的八种病态笔画!

牛头

“牛头”

“牛头”的意思是说,用笔沉重,行笔滞涩,对于用笔提按的技巧不甚熟练所导致的臃肿呆板的状态。在起初入笔的时候或因蘸墨过多、或因驻笔太久、或因力道不均,从而形成一种拙笨之态,这便是病笔之“牛头”。

智永、王羲之、欧阳询、褚遂良所书“永”字

我们看古代名家所书之“点法”,或饱满、或爽利、或圆润,无不如意,如立、如卧、如走、如奔,各尽其妙。

鼠尾

鼠尾

笔法中的“鼠尾”之病多是指写“撇画”的时候,形似老师尾巴,缺少变化和起伏之势,显得浮滑而仓促。产生此种的问题的原因多是用笔技巧不够娴熟,有提而无按,过渡不够自然,从而显得轻浮而潦草。

古人写“撇画”,贵乎中锋运笔,且有提有按,姿态万千。

欧阳询、王羲之、智永所书“文”字

我们看上图,分别为欧阳询、王羲之、智永所书“文”字,其“长撇”用笔从不似“鼠尾”一般,浮滑而潦草,而是有提有按,有轻重缓急,极尽变化之态。

如上图所示圆圈中部分,粗圈表示用笔较重,细圈表示用笔较轻,三种“撇画”几乎都为由重到轻,在由轻到重,最后再缓慢收笔的过程,而我们上边所谈到的“鼠尾”,几乎一成不变,是一种只提不按的状态,需当规避。

蜂腰

蜂腰

“蜂腰”谓之两头粗重,中间细弱的状态,一般是指“钩画”、“竖画”、“横画”等笔画。这种用笔乃是不注意中锋运笔,提按动作不娴熟,以至于上下脱节的状态。

书写这一类笔画,应当注意保持用力匀称,出锋自然的状态。

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所书“武”字

我们来看这个“武”字,分别为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所书“武”字,书写的时候用笔均匀,行笔果断,提按变化起伏于锋杪之间,从下笔粗重缓缓提起,再缓缓压下,而后衄笔出锋,这才是书写钩画的正常状态,切忌书写用力不均,出现“蜂腰”之态。

鹤膝

鹤膝

仙鹤之膝一般过于突出,与上下关节形成一个突兀的对比。“鹤膝”的说法指的是行笔的转折处,类似于鹤膝一般,显得过于显露,僵滞而呆板,这种用笔之病,在今人书法当中至为常见,这种写法所形成的面目是干枯死板,类似一个大疙瘩的状态。

欧阳询与颜真卿所写“中”字

我们看上图中唐楷的“折笔”写法,分别为欧阳询与颜真卿所写“中”字。其书法方法是唐楷中常用的“方折铺毫”的方法,而晋人楷书与此大同小异。

钟繇与王羲之所写”中“字

我们看上图中钟繇与王羲之所写”中“字,转换自然,行笔流畅。正如欧阳询《八诀》中所讲:

(折)如万钧之弩发

横与竖之间要靠折笔来搭接,既要连接顺畅而紧致,而不能似鹤膝般枯硬,这所考验的便是书者的用笔功夫了。

竹节

竹节

“竹节”的说法多指“竖笔”,此类“病笔”指的是书写“竖笔”的时候出现的起笔、收笔之处过于硕大,导致整个笔画的比例失调而形成的类似“竹节”一般的状态。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当中谈到过,写竖笔的时候要“如万岁之枯藤”,意思是说竖笔要中锋行笔,笔画要找准方位,提按均匀,不可生出“圭角”。

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所作“竖笔”

如上图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所作“竖笔”,简单的一个笔画,也有轻重缓急之前,同上面谈到的“撇笔”一样,是一个由重到轻再到重,最后缓慢收起的一个状态,如上图中轻重方框所示。

一个成功的笔画,其变化并不会突兀,而是一个较为平稳的过渡。正如孙过庭所言:

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棱角

锥尖

此病笔一般出现在“出钩”的地方,在提钩之时,不能做到中锋送出,而是侧锋轻扫,从而形成了一种虚间。

书写提钩的真实状态应该是先缓后急,衄挫蓄势之后,方能提锋送出。这样形成的钩画,菱角分明,状态爽利。

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所书钩画

如上图,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的钩法,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所书钩画,其状态不一,气韵不同,但是其运笔动作几乎一致,皆是蓄势之后衄挫送出,而并非侧锋扫出的“锥尖”状态。

折木

折木

“折木”顾名思义,就是折断的木头的意思,指的是书者在书写横画或者竖画的时候,由于仓促行笔而形成的一种类似“折木”般又毛刺的状态,此种病笔谓之“折木”。

为了避免此类病笔出现,需要书写者书写状态要用力均匀,不可过急或者过徐,过徐则易形成“墨猪”,过急则易形成“折木”。

欧阳询、褚遂良与赵孟頫所书“下”字

我们随便看几个图例,如上图中欧阳询、褚遂良与赵孟頫所书“下”字,上面的长横有一个明显的缓急变化,先顺势入笔而后调为中锋,这个时候用笔较慢,中间行笔略快,结尾的地方收笔略慢,这就是缓急变化,也是避免形成病笔“折木”的一个有效方法。

柴担

柴担

“柴担”一般指写横画的时候出现了两端隆起而中间纤细的状态,显得极不协调。这种病笔,病因乃是行笔过于油滑,不善于控笔和控墨所制。此类病笔同“蜂腰”尚有所不同,一般多指横画。

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所作横画

我们看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所作横画,整个笔画变化极为丰富,但是这种丰富只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并无突兀的粗与细。

此八种病笔多出现于初学者的习作当中,是练习点画功夫必须要避免的一些“弯路”,其实笔画之病又何止八种,也曾有人总结出过十六种病笔,我们这里就不过所赘述了,其余病笔皆不出以上八种之藩篱,学书者当避免这“笔法八病”,以免不如野狐禅书家之境地。

文/安伟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