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广禄:用书法对话冀州古贤——冯承素

殷广禄

殷广禄,1986年生,河北冀州人。中共党员。师承著名书法家王家新先生,受业于杨明臣、陈忠康、龙开胜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工美协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社特聘书法家、荣宝斋书法院导师、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特聘教授、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杜甫草堂等多家文博单位及私人收藏。

作品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法大展、全国首届“孙过庭”行草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作品展、“信德杯”全国书法展、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首届“八零榜样”双年展、第二届“四堂杯”中国书法精品大展获奖、河北省首届行书展获奖、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80后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翰墨焦点——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全国第六届张芝文化艺术节暨全国草书名家书法精品邀请展等。出版有《殷广禄行书<滕王阁序>卷》、《朴正堂书法》等。

殷广禄:《兰亭序》的书写与书法传承

冀州古城,为九州之首,燕赵文化渊薮所在,名家荟萃,代不乏人。书法家殷广禄先生,正是生长在这样一片热土之上,文化熏陶历三十年。作为当代青年书法家中的佼佼者,广禄在楷书、行书、草书上尤见功夫,落笔峻拔,结字宽绰,古意与流美并见,客居北京十几年来,受到书法界师友的推崇。

殷广禄临兰亭序

广禄的书法是有“法”的,他在用笔上受到王羲之、智永等“二王”一路的影响,点画灵动鲜活,起收干净利落,得之遒媚劲健者。这是“二王”书风俊美的核心,他是追慕“飘若浮云,游若惊龙”,似有形而无形。书宗晋人,往往容易为其流美所牵引,不知流美之外尚有古拙,而自幼奔驰玩耍于冀州宽博土地之上,登临于高墙雄楼之间,让广禄开阔心胸,落笔绝无扭捏之态。他的书法是笔意隽,而结字博,是秀美中寓雄强,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这是当下学习“二王“一路书法所罕见的。王羲之书法“游若惊龙”,正是一种活脱和遒劲,两者绝不是靡弱不堪者。自清代以来,书法推崇董其昌,又多依据辗转摹刻的阁帖,以至书风不振,渐梳帖学正脉,一旦“碑学”雄强之风开启,乃成时代洪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当下重新回顾书法史,思考帖学的取法和发展,首要任务,正是要辩证而深刻地领悟“二王”书法的魅力之处,不为外在的一种虚美所欺,而要更加深刻的去把握和发掘。正如广禄对于“二王”的思考,他很好的抓住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对于“二王”书法的愈加亲近,他愈能感受到王羲之最伟大作品《兰亭序》的不凡。广禄以积累几十年书写功夫,以往喜于创作,时获好评,但他却把那种创作状态降到了最低,慢慢转变为对于《兰亭学》的虔诚临写。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煊赫艺林,照耀千秋。广禄对于《兰亭序》的摹写,首先是对于其本身艺术高度的吸引,同时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故乡情结。为什么呢?《兰亭序》的作者既非冀州人,也并非写于冀州,那这个故乡情怀又从何谈起?其实,这里就涉及《兰亭序》流传的复杂性。按照一般的介绍,《兰亭序》被唐太宗获取后,最后成了陪葬品。好在太宗曾经命人临摹,使之化身千万,这些临摹本也成为后来各种版本《兰亭序》的第二源头了。在这些唐人的本子中,临和摹是分开的,有的是临,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这些临都很精彩,但是留下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王羲之已经有了距离。有的是摹,如冯承素、赵模、诸葛贞等,摹就很好的再现了原帖的神形。故而摹本更加接近《兰亭序》原作。在这些摹写者之中,公推冯承素为第一,他所摹写的本(今称为“神龙本”)成为不亚于真迹的最佳版本。

冯承素摹兰亭序

这个冯承素虽说是西安人,但是根据近来他的父亲冯英墓志出土可知,其实冯氏本是冀州人士。那么,把《兰亭序》再现和传播的第一功臣就是冀州人了。冯承素在书法史上仅仅以摹《兰亭序》而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这种意义也深刻地影响了作为同是冀州人的殷广禄。他以为书写《兰亭序》的意义不仅仅是书法家“面对至尊”的虔诚,更是一种对于书法文化的传播和对于书法发展的推动,况且,临摹《兰亭序》本是是一种“注经”式的创作模式。

广禄自窥得《兰亭序》之妙,临写不辍,几年下来居然已经写了八百多卷。这种看似反复地工作,在一般人来说,恐怕早已生出了厌倦,但是他却乐此不疲,越写越觉得有无穷的意味。在不断地书写中,他不断地尝试各种纸张、墨、笔,思考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越是如此,他的收获就越加深刻,真如《兰亭序》中所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广禄的这份努力,自有他不可与外人道的乐趣和感知。

(作者:谢权熠)

,可以和大师学习吗,确实挺像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