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用九宫格还是米字格,作用不同你清楚吗

书法网按丨书法,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教育部、中国书协等机构都在大力推进书法教育,全国的中小学也积极响应,发挥社会力量举办各种与书法相关的活动。但也不乏有些盲目,在书法临摹学习中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白蕉先生,就书法临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书法网转发,但愿书法学习者能开卷有益。

白蕉先生谈临帖

九宫格、米字格两种习字格子作用不同。

九宫格主要在求得点画位置

米字格主要在求得结构中心

临写就是一面学习某一字体的笔迹,同时要把某一字体的架子搭像

临写的目的,既要得,又要得,形神俱得,工夫才到家。

很重要,临写过的字,任何时候,只要你拿起笔来,就应该把它默写出来。

读帖临帖背帖三道功夫要结合起来,然后能够保证学习胜利。

传统学习书法的步骤是由描红、填黑(填写空心字)到影格、脱格(脱一字二字至一行),最后才是临写。这个循序渐进的安排是很合理的,科学的。

描红本

描红和填黑,事实上是在初步锻炼中锋铺毫,下基本功,使点画就范,写得圆满周到。为什么说是在下基本功呢?因为,如果你不能中锋铺毫,红字就不能被盖罩,空心字就填不满;再进一步要求分布结构,才写影格、脱格。写脱格时,事实就在引向临写。什么叫“临写”?临写就是一面学习某一字体的笔迹,同时要把某一字体的架子搭像样外,还要注意学习它的神气,是学习遗产的手段。这个时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一个书家往往是终身不懈地不废临写功夫的。

描红本

临写要三到——心到、眼到、手到,是心眼手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心到第一。一般初学只有二到——眼到、手到,进步不快;顶差的只有一到——手到,甚至说一到都觉得勉强,因为他不是在“临”帖而是在“抄”帖,写的字总算是帖上有的几个字,像么,一点也不像。

“临”,眼睛看,心里想,手下写,有帖在面前,是要对着写的,所以叫“临”。我们应用的大楷簿、中楷簿,有的是九宫格(井字格)、米字格,可是恰恰帖上没有九宫格、米字格,怎么办?可以用明胶板或小玻璃,照习字簿上的格子用红色或黑色细笔打的格子,放到帖上去对临。这样,一个字的点画位置,在临写落笔前可以先仔细看一遍。过去写不好的字,架子老是搭不好的字,在格子中要特地仔细检查,一定能够把原因都找出来,从而也就能够写好那个字了。

九宫格、米字格两种习字格子作用不同。九宫格主要在求得点画位置,米字格主要在求得结构中心,要写得团结紧密。

唐拓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九宫格》字集节选

“九宫格”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一种结构构造方案,欧阳洵将之引入书法练习,取其结构的平稳性和秩序感。”九宫格”三纵、三横,形成9个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单位,内部规整又相互依存组合。现在九宫格是指临习书法所用的界格纸。

《弟子规》米字格楷书帖节选

字格即在方格内印有米字形虚线的格,由横虚线、竖虚线和两条对角的虚线组成。米字格用于书法临摹,学习安排字的间架结构。

临写的目的,既要得“形”,又要得“神”,形神俱得,工夫才到家。明九宫格、米字格可以求得“形似”,求“神似”怎么办?要“读”。读要在临帖之前,或者并不准备临写,作为专门的一课。宋人书家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元朝书家赵孟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笔,乃为有益。”他这话是有深刻体会的。三国时曹操喜爱其时大书家师宜官的书法,把它放在帐上,一有空就读。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某次在路上看到索靖写的碑,已经走远了,重新回来再认真读,站得脚酸了,索性坐着,这样一连读了三天。

读在乎认识书法的神理,不但在点画分布结构上看他具体用笔的道理,笔势的往来;还要在整体上看它的精神面貌,寻玩它的韵味。

临帖好比做演员,光是扮相像是不够的,一定要能够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然后能演好戏。临帖光是把字写得端正还不够,写那一家那一帖,一定要摸透他的用笔方法,一定要临写得神气活现才好。

临帖临到后来还要把它“背”出来,先不把帖打开,背着临,背不出,然后再翻开帖来核对,这个功夫叫“背临”。

“背”很重要,临写过的字,任何时候,只要你拿起笔来,就应该把它默写出来。帖在面前写得像,帖不在面前“自来体”,成绩就不能巩固。

“读帖”、“临帖”、“背帖”三道功夫要结合起来,然后能够保证学习胜利。看一笔写一笔的临帖,说明没有下“读”的功夫。帖拿开写字就不像,说明没有下“背”的功夫。总的说心到功夫欠缺。

临帖虽说是书法学习的后期功夫,但它毕竟和描红、填黑、影格、脱格一样,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真正写好字,一定要有自己面目的缘故。

丨白蕉丨书毛主席诗词

白蕉像

白蕉丨(1907年——1969年),上海金山县张堰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才情横溢,为海上才子,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白蕉先生以其醇正的二王书风与深刻的书学见解,为打破碑学独尊天下的格局和恢复帖学的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书法艺术深入晋唐,自出机杼,气息清新,韵味淳厚。诸体之中尤以行草尺牍见称,每于兴至,信手挥洒,天机自动,不见端倪。沙孟海先生誉其为:“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惜罹难“文革”,流年不永,垂世之作较少,以行草居多,楷书较少,篆隶书则更少。其行草以二王为宗,清隽秀朗、淳淡婉丽、潇洒俊逸,直入山阴堂奥。他的作品也对当代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世作品其作品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专职干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