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1880—1942),浙江平湖人,幼名文涛,成蹊,后名广平,字息霜、号漱筒、瘦桐。三十九岁出家,释名演音,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是闻名于世的通才,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是绚丽至极复归平淡的奇才人物。

标题有“作品”两字,是图文内容的表达需要,我想在弘一法师那里,其实已经没有了“作品”的概念了。

早年的李叔同已经是十分全面的艺术大家了,于书法有北魏碑刻遗韵,气度宏达舒展,茁壮茂密,“勇猛精进”,然而这件《心经》,竟是离尘超脱,褪去一切烟火,同一个人,似乎先后进入了不同的维度世界!

1918年剃度于杭州虎跑寺后,弘一法师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精研律宗,多写佛经禅语,普渡众生。

平淡不是单调,静虚不觉乏味,空明不见缠绕,解脱无需深刻。难道这是禅意?

是书法的面目启悟了人的神识还是人的意志赋予了书法的标识?这种超绝尘俗的书风,是否生成了宗教意识?还是宗教意识感染到了书写的形式?

书法用笔的动作在这里尽量减到最低,注意不是不要笔法了,是做了最大量的减淡,否则没有用笔,那么这只是一堆符号而已。

弘一法师放弃了诸多艺术才能,惟书法不辍,可见书法的内蕴何等精深。书法之魅,何等无穷无尽!

凡尘需要看透吗?繁华需要脱去吗?一切都将是空白,唯有书法,依然在笔法的精妙无穷里起伏着。

岁次鹑首夏五月,法界讲寺湖顶院沙门亡言时居兰阜山阳
平淡不是单调,静虚不觉乏味,空明不见缠绕,解脱无需深刻——白云隐峰书法传密语。
,为什么是波罗密而不是波罗蜜?,一个静字了得,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把字揉进书法里,观弦一的毛肇字其味,就一悲字,转发了,转发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图文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后果请用户自负。
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作品您必须在下载后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删除,如果您喜欢该作品,请支持正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