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法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促进碑派书法的全面发展!

伊秉绶(1754–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汀州(今长汀)人,人称“伊汀州”,伊朝栋之子。幼禀庭训,又从阴承芳、李光地、蔡世远游。卒后,扬州人将其附祀于宋欧阳修、苏轼及清汪士祯“三贤祠”中,称“四贤祠”,足见其声誉之高。传世作品有《五字横幅》、《变化气质联》、《由来意气合联》、《魏舒传语轴》、《三千余年上下古联》等。

伊秉绶工诗文,精理学;能篆刻,喜绘画。所作山水、墨梅,不拘泥成法,简淡秀逸。伊秉绶的行草书成就也很高。其行草结字时杂篆、楷人之,明显受颜氏《裴将军诗》等帖的影响;而章法上,行间宽绰,字不相连等特点,又体现出其早年师从刘墉的一面。总之,伊秉绶的行草能兼收博取,自抒新意,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受。

他的书法不论篆、隶、楷、行草都有独特的面目,尤以善隶著称于世。梁章钜《退庵随笔》云:“墨卿通接汉隶真传,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伊秉绶早年得刘塘、翁方纲等大家指授,临习晋、唐楷书,于顾字心印尤深。从伊秉绶的汉碑临作款识中可以了解到,他在40岁前曾广眨地临习过《装岑》、(韩仁》、《尹宙》、《孔宙》、《街方》、《张迁》等碑。

由此可见的艺术效果的角度出发,只是对它们进行领略性吸收把握,将此作为一种汲取金石气的手段势了。在40岁后的数十年间,伊乘级仕途坎调,这反而促使他沉下心来致力于书法的研究。50岁以后,伊氏生活在当时人文荟萃的扬州,与“扬州八怪”交谊甚厚,其间常常相互切磋。至此,书艺大成。伊秉绶的隶书气势磅礴,个性强烈。字形结构往往扁、方兼用,所有笔画皆概括成直线、弯孤和圆点三种形态,又常常四角撑满,极富张力。观其书,表面上不似某家某碑,如横空而出,无所依傍,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无奇;然却最得汉碑博大雄厚之妙。

“西泠八家”中的丁敬、黄易、陈鸿寿、赵之琛,“扬州八怪”中的高风翰、杨祛,研究文字学的钱坫、洪亮吉、孙星衍等。他们虽在篆、隶的笔黑技巧、风格取向等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参与,对繁荣和提高篆、隶书水平,促进碑派书法的全面发展,还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