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傅山:你以为他只是国医圣手,其实他在很多领域都是大咖

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有一位明末清初的奇士叫傅山傅青主。作者给他设定的人物角色是:神医国手、大儒,无极派大宗师,康熙初期三大剑术名家之一。傅青主擅长的武功很多,除了无极剑法,还有飞云袖底剑、铁指禅、流云飞袖、无极拳、分筋错骨手法、铁布衫等。这些武功只要擅长其中一种,就可以在江湖上博得一些声名,如果精通多种,当然就属于宗师级别了。

《七剑下天山》剧照

跟傅青主有联系的清初名人很多,最典型的便是曾徒孙年羹尧,先后官拜四川总督、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等,可惜后来因为功高震主,没有处理好君臣关系,最终身败名裂了。在《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的出场介绍便不同寻常:“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三绺长须、面色红润、儒冠儒服的老人……儒冠老人名叫傅青主,不但医术精妙,天下无匹,而且长于武功,在无极剑法上有精深造诣。除此以外,他还是书画名家,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

年羹尧 剧照

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很多人物并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这个人,只不过为了符合武侠小说中的角色,他们的本事夸大了不少。以傅青主为例,根据公开的资料研判,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8月11日的傅青主是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和医学家,但很明显他并不是一个剑客,或者说是一个武术家。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在学业上傅山应该是毫无问题的。不过他在取得秀才的功名之后,却不愿意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了。因为通过恩师袁继咸(明代大臣,曾言“大官难做,大节难移”)的遭遇,傅山看到了仕途的险恶,从此对仕途失去了兴趣。

清代科举考试场景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而立之年的傅山在三次乡试上都铩羽而归。明代科考以八股文取士,对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圣人”朱熹相同,极大地制约了丰富内容的出现。为了在科考上寻得出路,大量的读书人将精力花费在八股文的研究上。更加值得诟病的是,八股文除了科考以外,再无其他实用价值。也即是说,一个读书人多年寒窗苦读,如果没有中举,他的下场将是特别凄惨的。

岳麓书院:朱熹与张栻论学

正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样,就算中了秀才,家里也穷得揭不开锅,被老丈人胡屠户看不起。且看胡屠户的见教:“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八股制艺这种死板、教条的写作方式,对傅山这种个性突出、思想活跃的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痛苦。他以举业不足习,而对经世致用之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范进中举

三次乡试失败,这意味着傅山的仕途之路希望不大。于是,傅山开始读十三经,读诸子,读史书,致力于金石考据,以及各种与科举无关的学问。其中,用力最多的当属中医药。可见,傅山对科举考试与经世致用严重脱节的事实是早有认识的,他甚至已经明显表现出对时局的失望,以及对王朝崩溃的担忧,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大明王朝的感情。

八股文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光会做八股文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有真正谋生的本事,而行医则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医技精湛,不仅可以解决自己及家人的生计问题,能够很体面地在社会上生存,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毕竟,救死扶伤就是拯救苍生,这跟仕途为官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中药铺

明清易代之后,傅山在太原城里开了一家药铺,由儿子傅眉经营,自己则住在郊外。据《清史稿》载:傅山还经常与儿子傅眉“共挽一车”,四处去卖药。由于在经济上完全可以自主,而且生活得很滋润,他也就可以不买新朝廷的账,始终保持着特立独行的不合作的气节,犹如梁启超所言,“以气节文章名于时”。就傅山的医学成就看,他在中医药史上具有大师级地位。

傅青主女科

傅山自称“老夫学老庄者也”,并将其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运用到医学中。他虽以“余力”研究医学,但却称得上是一位“医学大师”,而决非一时一地的“名医”。其综合性临床著作有《辩证录》《大小诸症方论》《石室秘录》。专科著作有《傅青主女科》《男科》《青囊秘诀》(外科)等。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著作,就算放在今天来看,傅山也至少是一个教授级的中医专家。

中医诊疗

纵观傅山的一生,他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反清复明中的表现。这也是《七剑下天山》中将其神化为武术家的原因。明亡后,傅山衣红衣,居山寺,改号朱衣道人,从事着反清复明的秘密活动。清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河南宋谦谋叛案事发,傅山被牵连其中。六月,他被捕入太原府狱,同时被捕的还有弟弟傅止、儿子傅眉,以及几位“同党”。因他以“朱衣道人”闻名,故此案又称“朱衣道人案”。事情的起因是南明总兵宋谦在晋中、晋南、晋东南及冀南和豫北边界组织武装起义,不幸事败被捕。

反清复明

审讯中,宋谦供称:“傅青主,太原人,生员(秀才),今已出家作道人,身穿红衣,号为红衣道人,在汾州一带游食访人,系知情。”于是,傅山亦作为“叛逆钦犯”入狱受审。面对审讯他的人,傅山咬定未与姓宋的见过面。最后一次宋谦带了书信和礼物来,要请傅山给友人治病。傅山因怀疑他的动机,“书也不曾拆,礼单也不曾看”,又拒绝了他,他骂着走了,就算是把他得罪了。当时,布政司的魏经略(魏一鳌)正好来求药方,可以作证。

红衣道士傅山

在关押期间,傅山受尽了折磨,官府的目的就是让他认罪。但他抗词不屈,绝食九天。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还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把他放在一群人里,姓宋的能认出他来,他情愿认罪。由于宋谦已经被杀,死无对证,而最关键的,又有魏一鳌出面证实了他的供词,他的门人、朋友有在清政府中为官的,也多方营救,终于使他在被关一年之后无罪释放。

八旗子弟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诏举鸿博,即著名的博学鸿儒特科考试(当时天下名士,除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拒不接受荐举外,其他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润章等都应选录取,入翰林院纂修《明史》。这不仅保证了这部史书的编写质量,而且对于消弭汉族士大夫的反满思想,促进满汉统治阶级的进一步合流,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应该说,清廷还是很有头脑的)。傅山是由京官李宗孔举荐的,最初他一再“固辞”,以生病为理由拒绝赴京。

北京城

他有一首诗《病极待死》,就作于此时:

  生既须笃挚,死亦要精神。性种带至明。阴阳随屈伸。

  誓以此愿力,而不坏此身。世世生膝下,今生之二亲。

  莫谓恩爱假,父母爱我真。佛谓恩难报,不必问诸人。

清代官绅场景

在这里,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尽管地方官府并不放过他。阳曲县知县戴梦熊是他的朋友,亲备驴车,极力劝行。为了不让朋友为难,不得已,他同意在傅眉和两个孙子陪同下启程前往北京。但他打定主意,绝不参加考试,这是他的底线。因为对他来说,参加考试就等于承认了清政府的合法性,是一种向新朝廷妥协的行为,作为明朝遗民,除了拒绝,他别无选择。

驴车

所以,他们一行“至京师二十里,誓死不入”,停宿在崇文门外一个荒寺(圆教寺)中。这一次,他抱定了必死的信念,倘若朝廷执意要他参加考试,便以死殉节。这时,他的老朋友、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象枢乃“以老病上闻,诏免试,加内阁中书以宠之”。大学士冯溥(益都)要求他向皇帝谢恩,并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傅此时已绝食七天,不能动,冯溥“乃强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魏象枢)进曰:“止!止!是即谢矣!”

晋剧《傅山进京》剧照

第二天,傅山一行便离开北京,踏上了归乡的行程。“大学士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傅山)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既而又曰:“后世或妄以刘因(理学家,由金入元,祖上为汉人,傅山认为,他虽为理学家,却弃“华夷之辩”这个最重要的道德原则于不顾)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

傅山 剧照

大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一代宗师傅山逝世。傅山历来有“学海”的称誉,他工书善画,博极群籍,在经史子集、文学诗词、书法绘画、钟鼎文字、医学医术诸领域都有精深研究。顾炎武在《又酬傅处士韵》中对傅山给予极高评价:“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黄山苍松

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有傅山祠堂,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有傅山纪念馆,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的崛围山有傅山墓,感兴趣的国人可以前往一观,感受下这个至始至终绝不与清政府合作的明朝遗民情怀。(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七剑下天山》《傅山的交往和应酬》)

,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有一位明末清初的奇士叫傅山傅青主。作者给他设定的人物角色是:神医国手、大儒,无极派大宗师,康熙初期三大剑术名家之一。跟傅青主有联系的清初名人很多,最典型的便是曾徒孙年羹尧,先后官拜四川总督、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等,可惜后来因为功高震主,没有处理好君臣关系,最终身败名裂了。在《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的出场介绍便不同寻常:“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三绺长须、面色红润、儒冠儒服的老人……儒冠老人名叫傅青主,不但医术精妙,天下无匹,而且长于武功,在无极剑法上有精深造诣。除此以外,他还是书画名家,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